-
论青春版《牡丹亭》对“戏曲进校园”的启示
-
作者:汤玲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 戏曲 校园 校园
-
描述: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
-
让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
-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改编本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封建礼教 改编者 游园 柳梦梅 古典名著 舞台
-
描述:的《牡丹亭》的
-
中国戏剧艺术研究的资料宝库--《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序
-
作者:敏泽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古代文学理论 序跋 研究工作 资料基础 戏曲文学 汇编 戏剧艺术 人物塑造 汤显祖
-
描述:理,这方面的意义更是不能低估的。
-
戏曲之况味
-
作者:颜湘君 来源:书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人生 白先勇 刘希夷 牡丹亭 昆曲 故事 无限 少年 唱腔
-
描述:依依呀呀的唱腔中,原有着无限的韵致和深情,待得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看过了人事沧桑,方能解得其中几许况味。
-
王安石:[新编历史剧]
-
作者:郑熙亭 来源:大舞台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中国 剧本
-
描述:王安石:[新编历史剧]
-
雅俗结合的古典戏曲美学思潮
-
作者:杜卫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雅俗结合 美学思潮 音律 汤显祖 双美 曲情 审美意识 文人雅士 汤沈之争
-
描述:雅俗结合的古典戏曲美学思潮
-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
-
作者:黄荣志 徐正英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 《西厢记》 功名意识 科举制度 汤显祖 《霍小玉传》 《琵琶记》 下层文人 《拜月亭》
-
描述: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黄荣志,徐正英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或才子落难,贫女相救,私结夫妻。然后,才子进京,状元及第,佳人苦盼到头,终成眷属。这几乎是我国古典爱情婚姻剧(尤其是才子佳人戏
-
《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从黛玉欣赏《牡丹亭》谈人物性格与戏曲
-
作者:于颖华 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戏曲 戏曲 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
-
描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独占鳌头的。曹雪芹大胆地抛弃了俗套小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传统写法,跃向了更高的艺术境域,调动种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性格,戏曲仅其中之一。而林黛玉欣赏
-
浅谈《牡丹亭》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作者:金珊珊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 牡丹亭 牡丹亭 多样化 多样化
-
描述: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牡丹亭》为案例,探究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精神
-
作者:李达五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民族精神 《文心雕龙》 忧患精神 意境 王安石 辛弃疾 《诗大序》 思维模式 《毛诗序》
-
描述:类命运,都包含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出现过无数次的痛苦或欢乐的遗物,它们基本循着同一道路,就象灵魂中雕出了很深的河床,原来的四处漫溢、又宽又浅的生活之流水,突然在河床里汇成了巨大的河流”(荣格《心理学与文学》),诗人“通过给原始意象以形式,它就被翻译成当前的语言了,并使我们可能发现通往生命的最深的源泉的道路,那里有艺术的社会意义:它不断教育时代精神,它创造出时代最缺乏的形式”(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