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
期刊文章(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
地方风物 (5)
地方文献 (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9)
2013(5)
2012(12)
2009(1)
2007(2)
2005(2)
2001(1)
1994(2)
1988(1)
1985(2)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2)
史学月刊(2)
华西都市报(1)
福州晚报(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课外阅读(1)
教师博览(1)
天涯(1)
中国工商(1)
咬文嚼字(1)
是“最终”不是“”──《游褒禅山记》“卒”义辨析
作者:李同生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徽定远  “而”字  汉语大字典  李同生  高中语文  “以”字  等级区分  王安石 
描述:是“最终”不是“”──《游褒禅山记》“卒”义辨析安徽定远中学李同生高中语文(人教社1990年10月版)第一册《游褒禅山记》中有一条注释值得商讨。课文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的“卒葬
海航接班人的人生观应是生有所利,有所退
作者:黄烁  来源:商业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接班人  人生观  最高管理层  新老交替  年轻人 
描述:要培训一个接班人的队伍、阶层,不光是一个人 实现最高管理层的新老交替,让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进入最高层
掇拾 “更上一层楼”的“楼”在哪儿 小溪何能泊“吴船”
作者:暂无 来源:资料卡片杂志(剪裁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掇拾 “更上一层楼”的“楼”在哪儿 小溪何能泊“吴船”
径新除讲院尊——李觏与盱江书院
作者:雪松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描述:径新除讲院尊——李觏与盱江书院
有情则生,无情则:从《牡丹亭》的改编试论“情至观”对唐涤
作者:区文凤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改编  情至  爱情  人性  明代  泰州学派 
描述:唐涤生改编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为粤剧《牡丹亭惊梦》,是他一生创作的里程碑;因为自《牡丹亭惊梦》之后,他大部分的剧作都是以改编古典戏曲为主。而先前他为芳艳芬的新艳阳剧团编撰的《六月雪》(改编自明代叶宪祖、袁于令的《金锁记》),和为白雪
虽九其犹未悔——记济南军区原纪委书记徐春阳
作者:桂恒彬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四军  将军  中国共产党  骑兵  彭雪枫  济南  纪委  战士  洪泽湖  军区 
描述:将军是我敬仰的老首长,他13岁参军,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五次身负重伤,四次病危,历险无数;虽九其犹未悔,可谓他曲折人生、坦荡胸怀、与党同德、与民同心的真实写照。血泊中站起来的小八路1936年
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也谈苏轼的“旷达苦乐观”
作者:陈金琳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人生  欧阳修  苦乐观  乌台诗案  文艺生态  王安石  黄庭坚  司马光  玫瑰花  马克思 
描述:随父出川,去京城赴进士试,以其卓越文采征服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云"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此后他深受欧阳修的器重,待以殊礼,甚至以斯文相托。可以说,苏轼42岁以前,比较活跃,风光无限。1079年,他42岁时,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使他九死一生。
鞠躬尽瘁 而後已:刘绍唐学兄百日祭
作者:马逢华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鞠躬尽瘁 而後已:刘绍唐学兄百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