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螽斯何来阶级仇恨——《诗经·周南·螽斯》议
作者:刘燕及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劳动人民  周王室  朱熹  螽斯  王安石  粮谷  后妃  贵族  周南 
描述:《螽斯》这首简单的民歌,《涛序》却无端地把它按在后妃身上:“《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朱熹又附和而释:“后妃不妒忌而子孙众多,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言其有是德而宜有是福也。”更把它解成周王室众妾歌颂后妃的东西,真不知是从哪里说起!
对生命及其美的礼赞和眷恋:重读《诗经·秦风·蒹葭》
作者:刘民红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蒹葭  生命  白露  诗经  芦苇叶  采采  人生  死亡  林黛玉  汤显祖 
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从周代“礼”、“俗”看《诗经》婚恋诗中言情心理产生的原因
作者:王亚男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恋诗  周代  婚恋生活  诗经  行为模式  思想观念  婚恋习俗  周礼  差异性  春秋时期 
描述:括而言,"俗是因地因人而自然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与思想观念,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慎子》云"礼从俗",是俗先于礼,礼出于俗。二者具有
从《牡丹亭》对《诗经》的接受看汤显祖的情教观
作者:李春芳  来源:长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诗经  诗经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情教观  情教观  女教  女教  诗教  诗教  毛诗序  毛诗序  重要内容  重要内容  关雎  关雎 
描述:。以
《牡丹亭》与《诗经
作者:郭志超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与《诗经
王安石与《诗经
作者:姚效先  来源:开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与《诗经
德高艺富,名垂昆史-哭传瑛师
作者:沈世华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气  昆剧  昆曲艺术  《牡丹亭》  剧团  艺术家  舞台  剧目  杭州  国风 
描述:戊辰正月初四,晚上快十一点钟了,有人来叩门,我们想,这恐怕不是一般来拜年串门儿的,必定有事。赶紧开开门,只见马玉森同志面色黯然,没等我们开口,他便语气沉重地说了一句:“先生没有了!”我们立即明白了:周传瑛老师去世了。
张达“穿”透中国风
作者:陈彦炜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风  平面裁剪  女装设计  自创品牌  松紧带  中国传统服装  风格  后现代  传统服饰  服装设计 
描述:提及中国女装设计,张达领衔的平面裁剪概念曾使上海品牌逸飞名噪一时。如今,这位崇尚洗练、直白和极简的陕西男人开始单打独斗,自创品牌没边,转战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诗经》之"赋"探源
作者:李蹊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表现手法  《左传》  春秋时期  诸侯  甲骨文  生成环境  贡赋  天地之美  《周礼》 
描述:物质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的积淀历程,又经过春秋时期献诗陈志、赋诗言志的大规模、长时期的演练,习以成俗,“赋”这一形式或手段逐渐稳定下来,汉人在总结《诗经》表现手法时,自然选择了“赋”,而不用“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