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觏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
-
作者:周小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义 义 利 利 王道 王道 霸道 霸道 礼 礼
-
描述:李觏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 ,提出言利求欲 ,只要符合“礼”的规定 ,是利于人生 ,合乎人情的。在统治方式上 ,李觏一反儒法两家将王道、霸道截然对立的做法 ,坚持王霸并用。李觏的学说对后来的学者产
-
黄永年《树新义室所藏忍寒庐词人手札》
-
作者:曹旅宁 来源:读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手札 新义 审稿意见 广西师范大学 墨迹 代词 信札 不同之处 出版社 作者
-
描述:《近代词人手札墨迹别编——树新义室所藏忍寒庐词人手札》审稿意见。树新义室为先师黄永年先生书室旧名,由于笔者近年正在撰写《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中华书局即出),有关资料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二○○五年七八月
-
重辑周礼考工记新义论钱仪吉本
-
作者:程元敏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重辑周礼考工记新义论钱仪吉本
-
“三不足”的不足
-
作者:刘文瑞 来源:管理学家:实践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改革家
-
描述:王安石变法时,为了说服宋神宗有一段名言,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后人将其概括为“三不足”。由于列宁曾经把王安石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所以,这段“三不足”一直被看做推动变法
-
诗词 三藩黄乙权、曾宪新、三藩黄国恩、李浩、罗冠群、钟夫之
-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乡音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诗词 三藩黄乙权、曾宪新、三藩黄国恩、李浩、罗冠群、钟夫之
-
诗“六义”新论
-
作者:李健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六义 表现手法 《周礼》 “兴” 逻辑内涵 文学创作 儒家教化 十五国风
-
描述: 诗“六义”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考察一下学术界的探讨,无外乎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六义”乃“六体”,是六种乐歌的种类;另一种观点则是著名的经纬体用之说,认为风、雅、颂是“体”(或经),赋、比、兴
-
“卒”义辨
-
作者:王炎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文课本 高级中学 解释 参考书 尔雅 死亡 注释 浮图
-
描述:“卒”为:“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后为死亡的通称。”把“卒”释为“死或死后”,直接说明了慧褒
-
人日疏义
-
作者:尚民杰 来源:文博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俗 《荆楚岁时记》 《事物纪原》 对应关系 登高诗 《周礼》 古文献 宗教意义 民俗活动 排列顺序
-
描述:《荆楚岁时记》云:“按董勋问礼俗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故而,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七日贴人于帐.”明人周婴撰《巵林》谈及人曰云:“论曰:唐乔品、韩愈皆
-
“治”义说解
-
作者:牛敬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王念孙 三国志 《晏子春秋》 《读书杂志》 银雀山汉墓竹简 《广雅疏证》 《汉语大词典》 睡虎地秦墓竹简 王安石
-
描述: “治”,古水名。《说文·水部》曰:“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治水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下游东流入渤海。 “治”古写作“乿”,义为治理、整理
-
《周礼》“篆”义辩证
-
作者:侯学书 来源:书法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篆 非图案 缠绕 考辨 书法艺术
-
描述:《周礼》中的“篆”字,其意义 是“装饰美化的图案”,不确。通过对《周礼》本身及注,疏的训释,佐以《诗经》、《说文》以及后代学者的说解。考辨得出《周礼》篆:义不同“图案”,而是“缠绕”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