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4)
报纸(20)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
红色文化 (18)
地方文献 (2)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
2012(6)
2011(6)
2009(1)
2007(5)
2006(2)
2004(5)
2000(1)
1996(3)
1984(1)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3)
时代青年(上半月)(1)
学语文(B版)(1)
初中生世界(1)
传媒观察(1)
中国出版(1)
新天地(1)
当代老年(1)
学问(1)
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1)
临川一中:健凌云谱新篇
作者:暂无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民满意  深刻内涵  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践  临川  视听阅览室  江西省  重点中学  风雨操场  学科带头人 
描述:雨操场及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全校640名教职工中已有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336人,一级教师226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省市学科带头人25人,省骨干教师20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人,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70多人。教师们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形象,为江西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有多人获得
屠龙手(论苏轼的政治主张)
作者:石声淮 唐玲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政治主张  政治改革  北宋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杜甫  改革主张  政治斗争  政治改良 
描述:天下,而不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载入史册的。但在苏轼的论著里,却又保存了许多改革政治的宏词大论;这些政治主张,最后也是一纸空文,不过屠龙之术而巳,对北宋的社会政治改革,不仅没有起什么作用,反而给自己招致了几近杀身之祸。尽管如此,然而苏轼的艺术实践活动,又与这些政治主张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研究苏轼艺术创作过程中,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华夏都——文港镇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夏  晏殊  文化用品  毛笔  进贤县  赣抚平原  皮毛市场  江西省  仿古  医疗器械 
描述:总人口6.4万。
恣情纵任横行:《西游补》读札
作者:王星琦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游补  董斯张  文字  古籍出版  封建时代  牡丹  古人  杂记  汤显祖  作者 
描述: 《西游补》乃是所谓“嵌入文”,作者自言:“《西游》之补,盖在火焰芭蕉之后,洗心扫塔之先也。”(《西游补答问》,以下简称《答问》)即是说应插入《西游记》第六十一回与第六十二回之间,亦即三调芭蕉扇通过了火焰山之后,唐僧金光寺扫塔之前。它的规模独立出来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
汤显祖借“” 妙讽张居正
作者:张振旭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汤显祖    才子  王勃 
描述:一天,张居正在卫兵护拥下来会见临川才子汤显祖。一见面,张居正要卖弄文才:“汤才子仙乡乃产名地,故王勃在僻王阁序》里写有‘光照临川之’的佳句。汤才子如带了几支来京。可否让老夫一饱眼福?”
状景 虚画人——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作者:茆文楼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状景 虚画人——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名人档案 舒同:戈并举翰墨香
作者:沈嘉禄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名人档案 舒同:戈并举翰墨香
王征眼中的舒同"党内一支"的传奇生涯
作者:沈嘉禄  来源:畅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他的字名闻天下,甚至每一台电脑的字库里都有他创立的字体;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还有不少"政坛传奇"有待解密;毛泽东同志曾送他两个外号:"党内一支"和"马背书法家"……他,就是舒同.
光照临川之——试析临川对联文化的群众根基与历史渊源
作者:范锦文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文化  历史渊源  临川文化  临川市  试析  根基  赣抚平原  汤显祖  张居正  王安石 
描述:“岿岿羊城育人杰;滔滔汝水自风流。”这是在江西省临川市流传已久的一副古对联。始建于公元1996年的临汝县,后改为临川市,公元762年,城址由赤岗迁至羊角山,临川又别称为羊城。它位于赣抚平原,历来以“钟灵毓秀”之地闻名遐迩。早在初唐年间,王勃就在《滕王阁
凝浩然气 情深文藻奇(续)
作者:杨子才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自我贬损  去国怀乡  王安石  恶劣气候  自然景色  永州八记  《秋声赋》  辞藻堆砌  岳阳楼记 
描述:“体约而不芜” “体约”者,短小精悍也。要惜墨如金,行文力求简明。时间就是生命。要珍惜读者的时间和生命,使人家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东西。长而空的文章应该禁绝。使文章短下来,报纸才能办活。尽登长家伙,“地大物不博”,是报纸的自我贬损。把稿子弄短,虽然费时费力,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