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21)
报纸(746)
学位论文(164)
图书(142)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90)
地方文献 (11)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1(495)
2010(501)
2009(434)
2001(219)
1998(184)
1991(94)
1988(130)
1979(36)
1943(3)
1934(14)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26)
江汉论坛(14)
海内与海外(10)
史学集刊(8)
求实(4)
史地社会论文摘要(4)
食货(2)
南京社会科学(2)
中国医疗保险(1)
经济汇报(1)
欲穷源而不得 竟怅望以空归:王安石的石牛洞题诗解读
作者:韩酉山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牛洞  改革者  孤独者 
描述:王安石的石牛洞题诗,过去极少引起研究者注意。本文以为在这首诗中,王安石塑造了一个改革者在探索过程中苦闷、彷徨的孤独者自我形象。舒州三年,王安石的思想产生了新的飞跃,形成了改革的基本思路,他与舒州结下
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以学定教的实践与思考:以复习《王安石
作者:钟汉尧  来源:福建教育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性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 
描述:只有改变单一、被动、陈旧的复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探究中来,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师生共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追求历史高考复习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宋英宗、宋神宗朝翰林学士与治平、熙丰诗坛:以王安石为中心
作者:陈元锋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宋英宗、宋神宗朝翰林学士与治平、熙丰诗坛:以王安石为中心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词史意义:从词调体制和怀古题
作者:张冬梅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词史意义:从词调体制和怀古题
历史复习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实践与思考--以“王安石变法”一课
作者:钟汉尧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性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 
描述: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改变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复习方式,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只有共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才能使历史高考复习实践活动产生应有的效果。
关于减轻学生学习历史负担的几点思考:从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得到
作者:王秀娟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减负增效  王安石变法  启示 
描述:针对初中历史“主科中的副科”这一特殊地位,从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中得到了启示,并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学情分层次教学三个方面,就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减负增效作一探讨。
《孤鹜已远》连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与王安石
作者:萧含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苏轼  苏辙  陕西  改革派  凤翔  任命  父亲  京城  北宋 
描述:为"喜雨亭",并写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记》。治平元年(1064年),苏轼任满回京,此后灾难接连不断。先是妻子王弗病逝,年仅27岁,接着父亲苏洵一病不起,不久辞世,享年58岁。九年前母亲仙逝,如今父亲归天,苏氏兄弟悲伤难禁,涕泗涟涟,
中学文科教学研究:辞情委婉,文笔犀利-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
作者:胡永在  来源:绍兴师专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学文科教学研究:辞情委婉,文笔犀利-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
剖析吕惠卿与王安石“凶终隙末”:寻绎熙宁变法演化的内在脉络
作者:郑寿岩  来源:福建文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描述:,固有历史条件不成熟等因素,而人为之不臧,王安石重用吕惠卿、章悖、曾布等
宋代学术史上的荆公新学:[荆公新学创始人王安石]
作者:吕云飞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宋代 
描述:宋代学术史上的荆公新学:[荆公新学创始人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