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94)
报纸(1991)
学位论文(157)
图书(77)
会议论文(37)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46)
历史名人 (1595)
地方风物 (8)
红色文化 (4)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71)
2011(483)
2006(203)
2005(169)
2000(65)
1998(65)
1997(44)
1995(37)
1993(33)
1987(50)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49)
戏剧艺术(33)
艺术教育(10)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8)
中国典籍与文化(4)
集邮博览(3)
剧坛(2)
南苑(1)
音乐爱好者(1)
歌曲(1)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胡爽 朱虹 杨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  梦幻  虚拟  虚拟  写意空间  写意空间 
描述:空灵虚幻的审美原则是舞台美术创作的理念,是重要的舞台法则,舞台灵魂,借助当今信息传媒时代和高科技朝人性化发展趋势,回归传统文化找到属于中国的艺术精髓.通过梦文化和传统美学创作的关系体现中国艺术独特的"神韵美".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
作者:金霞 姚珺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读者  传播 
描述:特点。
牡丹亭中有风月,警惕风月暗消磨: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有感
作者:杨鹏辉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机趣,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
但是相思莫相忘 牡丹亭上三生路: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
作者:邓晓燕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相思  武汉大学  昆曲艺术  大学生 
描述:2008年4月3日至5日,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细腻、温婉、高雅的昆曲艺术经典《牡丹亭》以其独特的魅力令80后的大学生们如痴如醉!
大观园美人繁花的乐土
作者:萧驰 南楠  来源:风景园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观园  爱情主题  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戏曲  关联  西厢记  女主角  牡丹亭  红楼梦  程式化  园林  现象  情节  恋人  花园  场景  宝玉 
描述:<红楼梦>情节中爱情主题的重要,或许令人把大观园与一类花园相关联--它是才子佳人戏曲、小说中为恋人所设的程式化场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①大观园中宝玉和黛玉以<西厢记>、<牡丹亭
讥讽之切 或逾锋刃--汤显祖《牡丹亭》讽刺艺术谈
作者:雷培安  来源:周口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讥讽之切 或逾锋刃--汤显祖《牡丹亭》讽刺艺术谈
情之一字 遂足千古——谈昆剧电视片《牡丹亭
作者:朱建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上海昆剧团  电视片  柳梦梅  “理”  理与情  “情”  明代戏曲  汤显祖 
描述:构进行,有助于戏剧矛盾的展开;选折准确、精炼,剧情集中,场次严谨;戏曲
牡丹亭》的悲剧意识:兼论汤显祖的戏曲美学思想
作者:韩鑫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描述:“理”处于对立冲突状态,而文学创作受“情”的支配。这一理论被后人提升为“性灵说”,影响了几代作家;3、“欲”是“情”的基础,人的自由生命欲望包括性爱在内的人生欲求。
空谷幽兰 香飘四海——一曲《牡丹亭》,震撼西方文明
作者:陈玲玲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幽兰  西方文明  柳梦梅  四海  杜丽娘  石道姑  上海昆剧团  汤显祖 
描述:陈捷(法国教师): 我住在巴黎,去年听说上昆要去演《牡丹亭》,后来取消了。所以这一次很想看一看。我是昆曲的门外汉。这里存在一个对象问题,是给专家看的,还是给层次高但又不懂昆曲的人看。这个戏很吸引人
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读《牡丹亭》随想
作者:周昌亮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识”  牡丹亭  汤显祖  “情”与“理”  杜丽娘  爱情剧  封建礼教  作品  创作主体  个性解放 
描述:原因.本文试图透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进而把握作家的主观世界;试图用今天的观点来阐释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