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51)
期刊文章(1016)
会议论文(44)
学位论文(25)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97)
地方文献 (61)
才乡教育 (35)
地方风物 (18)
宗教集要 (12)
非遗保护 (9)
红色文化 (6)
按年份分组
2014(1149)
2009(79)
2007(56)
2005(58)
2004(54)
2001(39)
2000(33)
1995(21)
1994(27)
1991(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66)
科技潮(3)
东北科技(2)
文化交流(2)
国外丝绸(1)
科技致富向导(1)
党的生活(青海)(1)
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1)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新农村(1)
邓广先生四写王安石
作者:王瑞明  来源: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富国强兵 
描述:,反映了他治学严肃认真、坚韧顽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 ,意义深远
邓广与二十世纪的宋代史学
作者:刘浦江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广  傅斯年  王安石  《岳飞传》  二十世纪  稼轩词  辛稼轩  胡适  宋史研究  陈寅恪 
描述:邓广与二十世纪的宋代史学
刘绍如是说——《落难才女张爱玲》
作者:Black Anna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异国求存,占得一席地位。从 Miami、夏威夷再到威斯康辛,从台大与白先勇、李欧梵等人组织《现代文学》社的早年实绩,再到独留香水向黄昏的坦然情怀,刘绍历时世而坦然。
邓广:半个世纪四写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今传媒(学术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变"前,则是北大史学系最辉煌的时期.邓广的毕业论文<陈龙川传>,深受指导胡适的赞赏,留校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史学系助教.先后发表<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
刘绍散文(三题)
作者:刘绍铭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散文(三题)
刘绍: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余丹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鸡尾酒  玻璃杯  索非亚  英格兰  马铃薯  柠檬 
描述:感人的时代”! 作家档案 刘绍,评论家、作家。笔名有二残等。1934年生于香港,广东惠阳人。196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大学期间与白先勇、叶维廉,李欧梵等台大同学成立《现代文学》社,出版
王益的腕上表情
作者:丁云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情  王益  苏州 
描述:上月,法兰穆勒携价值2000万的顶级腕表在苏州宝利辰表行华丽亮相。一场由绅士与淑女倾情演绎的腕上表情秀,除恭贺品牌正式进驻苏州外,也将宝利辰表行再次高调推至公众面前。
刘绍:闲话闲适(上)
作者:刘绍铭  来源:时代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天已成历史的记忆。有些还可以在中学生的课本中听到回响,如朱自清的《背影》,或俞平伯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我们今天的“小读者”,再也不会有耐心去听冰心的《病榻呓语》了。许地山的散文有鲜明的淑世意识,可惜文字古板无味。梁遇春小品深得19世纪英国familiar essay神髓,有望成大家,只恨天不假年,二十六岁青青的年纪就逝世。 五六十年前的散文,今天还耐读的应该是鲁迅的杂文和周作人的随笔。所谓“耐读”就是文字和内容经得起一看再看。譬如说鲁迅给香港青年讲的话《老调子已经唱完》,今天听来依然有“警世通言”的味道。他说: 老调子将中国唱完,完了好几次,而它却仍然可以唱下去。因此就发生一点小议论。有人说:“可见中国的老调子实在好,正不妨唱下去。试看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满洲人,不是都被我们同化了么?照此看来,则将来无论何国,中国都会这样地将他们同化的。
清王朝最后的理财家:阎敬
作者:李炜光  来源:中国税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阎敬  理财  中国历史  王安石  中国财政  首席执行官  户部  个人品质  桑弘羊  衰落 
描述:三年到七年,户部每年
刘绍:现代人为什么生活不快乐?
作者:刘绍铭  来源:时代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正经的学术论文看多了,不妨看看Michael Foley在《The Age of Absurdity(荒谬的年代)》一书中怎样用荒诞不经的语言给我们诠释他这本书的副题:“Why Modern Life Makes It Hard to be Happy。”现代生活为什么老教人快活不起来? 且说乡间小镇一夫妻,一天突为浪漫情绪激动,要到餐厅吃顿烛光晚餐。镇上餐厅的格局只能说是食肆,菜单十年如一日,从未“新潮”过。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早该有一家像样的越南馆子了。像样的食肆都在市外。他们懒得开车走动,决定就近打发。两口子携手漫步街头,挨家挨户地去研究餐馆门前的菜单。太太知道夫君心仪的是唐餐,忍不住冷冷地说:“酱汁浆糊烹调的东西,不倒胃吗?” 他当然知道太太心目中的美食是咖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