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多元性与认同性
-
作者:路良基 来源: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梅花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陆游 写作对象 意象美 审美趣味 抒情主人公 咏月诗
-
描述:留下无数诗篇,都有一个
-
韩国“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概况——以明代戏曲研究为中心
-
作者:洪恩姬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明代戏曲 中国戏曲研究 汤显祖 韩国 汉城大学 学位论文 元杂剧 中国文学 女性研究
-
描述:韩国“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概况——以明代戏曲研究为中心
-
古典戏剧美学的新贡献--孟称舜“当行”论试析
-
作者:萧作铭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古典戏剧美学 戏剧场面 戏剧家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戏剧艺术 艺术虚构 戏剧特征 舞台演出
-
描述:这种理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古典戏剧美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崭新贡献。
-
借得寒梅一缕香——古典诗词梅花意象的文化阐释
-
作者:祝启新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梅花意象 审美取向 文化阐释 王安石 节操 咏梅诗 陆游 表达 寄托
-
描述:梅花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审美意象。以俊逸秀雅的风姿、悠悠袭人的异香、高洁凝重的节操受到文人骚客的反复吟咏。诗人借助客观之象,融主观之情,赋予梅花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多样的审美取向。
-
“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
-
作者:李珺平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二乐” 诗大序 孔颖达 汤显祖
-
描述:对“情”加以限定并拉通情、志、意之间的关系 ,是中国抒情理论本原性探讨的核心问题。“诗言志”虽是古典抒情论的滥觞 ,但“二乐”、《诗大序》以及孔颖达对于志、意、情三个范畴的协调 ,才使汤显祖不着痕迹
-
一部不该淡忘的古典正剧:论汤显祖《紫钗记》
-
作者:朱捷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霍小玉 李益 张居正 牡丹亭 戏曲小说 太尉 审美创造 明代 艺术创作
-
描述:汤显祖早期,约在明代万历五年(1577)至万历七年(1579)之间,曾和友人谢九紫等合作,把唐人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改编为传奇剧本《紫箫记》;而过了十年之久,约在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前后,他在经历人世社会的磨炼较深、对艺术天地的领略较切的已臻成熟的时期,在痛心、愤
-
中国古典戏曲女尼道姑形象面面观
-
作者:邱瑰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妇女形象 戏曲创作 汤显祖 世情化 戏曲研究 尼姑 反宗教 色空 无名氏
-
描述:空,汤显祖《还魂记》中紫阳宫的石仙姑,等等。这些女尼道姑,
-
小论古典诗词的色彩美--诗歌鉴赏新视野
-
作者:汝伟斌 来源:学周刊:A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美 诗歌鉴赏 古典诗词 “绿” 表达效果 江南春 王安石 色彩感
-
描述: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起初诗人把它同“到、过、人、满”等词作过比较,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为“绿”。原因就在于“绿”是反映色彩的,具有色彩美,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片江南春色,意味无穷。其他几个词语无色彩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
错觉中绽开的美丽:古典诗文错觉描写举隅
-
作者:周丁力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文 错觉 描写 文学表现 文学作品 文学现象 心理学 黄希庭
-
描述:觉里,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怦然心动,心醉神往。
-
第四个十年:中国散文的新崛起——兼谈中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
-
作者:范昌灼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作家 中国散文 中青年 作品 王英琦 贾平凹 古镇 腰鼓 安塞
-
描述:,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散文这一“老资格”的文学品类,同小说、报告文学等相比,其发展速度虽然显得有些缓慢,但无论是作品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