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沧桑金山寺
-
作者:吴新亚 来源:金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 历史证明 国泰民安 改革开放以来 镇江 风雨 苏东坡 赵朴初 火灾 宗教政策
-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安定团结,政通人和,金山寺宗风重振,慧灯复明。历史证明,经历了风雨沧桑的金山寺,只有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时,才会佛事兴隆,香火旺盛。
-
有趣的中国诗词
-
作者:仁盛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诗词 回环往复 回文诗 回文联 金山寺 苏东坡 字组 措词
-
描述:“回文”,又名“回环”。如果用于诗词联语中,便称为回文诗、回文联。苏东坡创作了一首回文诗——《题金山寺》:
-
快乐三师友
-
作者:于敏 来源:读读写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友 快乐 北宋时期 诙谐幽默 苏东坡 黄庭坚 金山寺 文学家
-
描述:佛印是北宋时期金山寺的和尚,能诗善文,性情诙谐幽默。不拘小节。他和著名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是好朋友,三人经常欢聚一起吟诗作对,吟到得意之处,便开怀畅饮,尽醉而归。但是每次聚会,不是苏东坡做东
-
才子和尚大比拼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尚 才子 人物简介 苏东坡 诗词歌赋 “神童” 金山寺 北宋
-
描述:后更是博学多闻、才思敏捷。
-
趣味盎然的“回文诗”
-
作者:吴俊峰 来源:初中生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文诗 趣味 七言绝句 回环往复 金山寺 苏东坡 意境 优美
-
描述:鸥轻。”这首诗顺诗、倒读皆为七律,合辙押韵,意境优美,历来为诗家所称道。再如粱朝简文帝的一首《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这首诗顺读是“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倒过来读则成为“散叶飞秋树,聚鹄戏清池。岸山浸水脉,峰石间云枝”。无论顺读、倒读,皆借景抒怀,寄寓了文帝登基后对时势日艰的感喟。“10字诗”是回文诗中的精品,全诗一共只用十个字,通过巧用联珠、回文手法而组合成意境优美的绝句。如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莺啼岸柳弄春睛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这首诗的每句十字都可衍化为一首七言绝句,分别是:“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睛春弄柳岸啼莺。”(春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夏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秋诗)“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冬诗)各诗皆在十个字中回环往复,流畅自然,音韵和谐,极富春夏秋冬之特色,意境深远,堪称妙作。
-
古人论读书
-
作者:暂无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出书法 人论 古人 苏东坡 陆象山 涵泳 熟读 深思 自知
-
描述:读书须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知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
从北宋后期文坛看文学创作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变法与反变法斗
-
作者:范宁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文学创作 政治斗争 反变法 苏东坡 欧阳修 黄庭坚 地主阶级 神宗 苏轼
-
描述:皇帝
-
东坡与刚峰
-
作者:鲁枢元 来源:山花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海瑞 苏东坡 皇帝 海南 情性 提前退休 理性人 宋神宗 王安石
-
描述:,在生命的晚年被宋神宗一贬再贬,当无地可贬的时
-
多样的书风 坎坷的人生——试谈苏轼书法风格的演变与人生境遇
-
作者:蒋高军 来源: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书法风格 书法作品 人生经历 王安石 演变 尚意书风 坎坷 艺术天才 苏东坡
-
描述: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全才和艺术天才,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无不擅长。其在书法上,是尚意书风的急先锋,用书法诠释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把书与人的情绪高度统一,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并与整个时代艺术精神相吻合。
-
苏轼、王安石改诗趣谈
-
作者:王云霞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趣 苏轼 《警世通言》 苏东坡 文学家 冯梦龙 菊花
-
描述:一、苏学士错续菊花诗苏轼,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故后人经常称之为苏东坡。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苏东坡续错王安石诗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安石不在,却见案上有咏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