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習古典戏剧理論札記
-
作者:戴不凡 来源:剧本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剧 戏剧文学 戏剧创作 杜丽娘 李香君 吴江派 玉茗堂派 汤显祖 作品 创作思想
-
描述:戏剧創作的见解;同时,一些批語往往又是为了便于讀者理解剧作者的原意而作,这里也就更生动具体地表現了作者对戏剧創作的种种看法。我們的古典剧論,乍看起来,往往是一麟半爪,有时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字或几百个字,但其中优秀的剧論,却常常是要言不煩地,提出創作中許多重大的問題;或者是語語珠璣,生动簡明地說明創作的技巧。张岱
-
也谈吴江派
-
作者:席永杰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派 汤显祖 曲论 声律 发展问题 临川派 王骥德 明代 最高标准 江苏吴江
-
描述:3—1610),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江苏吴江人,故将以他为首的此派称为吴江派。沈璟论曲,主张恪守声律,“宁协律而词不工,读
-
一曲“锦屏人”的幽怨之歌——《牡丹亭》之《惊梦·皂罗袍》赏析
-
作者:周慧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林黛玉 锦屏 红楼梦 赏析 戏曲家 代表作
-
描述:林黛玉曾经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几句昆曲,因而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十分伤心。她听到的,便是《皂罗袍》这支“锦屏人”的幽怨之歌(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出自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十出
-
川剧高腔不源弋阳考(下)
-
作者:邓运佳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川剧高腔 弋阳腔 汤显祖 中国戏曲 二郎神 魏良辅 祝允明 海盐腔 南词 地方戏曲
-
描述:徐渭《南词叙录》以外,昆曲大师魏良辅《南词引正》上说:“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
-
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牡丹亭》一解)
-
作者:成柏泉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女主角 爱情故事 封建时代 孔雀东南飞 反映现实 个性解放 封建社会
-
描述:下来还是
-
访王安石故居
-
作者:范丙烈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唐宋八大家 民众教育馆 纪念馆 安徽潜山 山水诗人 临川市 故居 汤显祖
-
描述:访王安石故居范丙烈江西临川是我的故乡。我热爱它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在那里,是祖宗庐墓之区,还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地方。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山水诗人谢灵运都在这里当过内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在这里设帐讲学;词家晏殊,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
-
文艺复兴与明代文艺思潮比较
-
作者:洋肆僧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思潮比较 市民文艺 代文 卡冈 复古思潮 拉伯雷 现世生活 吴承恩 汤显祖
-
描述:其绝伦的光艳触动了人们的感官.于是,激情的风暴,复盖于理性的深渊之上,以其光焰和力量,冲坍了中世纪幽晦的神学殿堂——欧洲人在历史上再度屹立起来。此后,史籍上增加了一串我们今天已经熟悉的名字: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卜伽丘、塞万提斯、拉伯雷……
-
中国戏曲美学中的本色说
-
作者:黄仁生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论 中国戏曲 王骥德 明中叶以后 戏曲艺术 骈俪派 美学要求 汤显祖 戏剧艺术 剧坛
-
描述:现代的大曲论家吴梅还用了许多篇幅来探讨本色问题。 戏曲的本色理论,显然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同时又体现出它作为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潮与文艺思潮的涤荡和人们对于艺术规律认识的深入,它的理论触角伸入了艺术创作和
-
中国戏曲的创作思维
-
作者:王肯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创作思维 中外戏剧 剧诗说 现代剧 杜丽娘 汤显祖 窦娥冤 观众 剧作家
-
描述:一个大的轮廓;而剧诗说,对戏曲思维却有更加切实的启示。
-
从其他谈到川剧《情探》的编剧技巧
-
作者:沙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魁 川剧 戏剧性 剧作家 节奏 现实主义 演员 汤显祖 文学语言 舞台性
-
描述:川剧《情探》是四川赵熙在民国初年创作的。剧本的故事虽然仍取材于南曲的《焚香记》,但《情探》一折的写法完全是新的创作。从技巧上,无论在人物的刻画,矛盾的处理,剧本的结构,情节与戏的结合等等方面都超过了元明清的剧作家,尤其在文学语言上既是古典词曲体,但又不象南曲那样咬文嚼字,而是真正做到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