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专家研讨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专家研讨会 中国戏剧 青春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院 文化现象 北京 北大 祝贺
-
描述:作为北京艺术学院成立的祝贺演出.连日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北大校园掀起了昆曲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戏剧界的20多名专家对其未尽
-
两颗交相辉映的艺术明珠:《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
作者:余兰兰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学作品 美学价值 艺术形象 价值取向 审美理想
-
描述:风格这些作品内在要素的同中之异。
-
承前启后《牡丹亭》——兼及明代文人传奇的爱情观
-
作者:王晓岗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传奇 文人传奇 承前启后 承前启后 以理节情 以理节情 过渡 过渡
-
描述:的写照,它上承正统思想,下启现代风潮,集中体现了过渡特色。
-
从全本戏到折子戏——对《牡丹亭》改编的传播学解读
-
作者:王省民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编 改编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折子戏 折子戏 全本戏 全本戏
-
描述:全本戏和折子戏是明清戏曲在舞台演出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康乾盛世实现了转换。本文以《牡丹亭》的改编为研究对象,对其改编形式进行传播学的解读,并探讨两种改编形式的转换与明清戏曲传播之间的内在
-
论青春版《牡丹亭》对“戏曲进校园”的启示
-
作者:汤玲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 戏曲 校园 校园
-
描述: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
-
青春版《牡丹亭》“花意象”的艺术功能
-
作者:邓斯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花 花 意象 意象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花装点人物外形,更以花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花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花表现语言
-
心理芭蕾的成功尝试:解读芭蕾舞剧《牡丹亭》
-
作者:袁禾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芭蕾舞 芭蕾舞 心理芭蕾 心理芭蕾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牡丹亭》以新的诠释和展现着经典名剧,引起了学业界的众说纷纭,无论从文本到音乐以及编排都存在着争议。但是该剧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首部心理芭蕾剧,其缜密的艺术构思、严谨的戏剧结构
-
青春的觉醒-《牡丹亭·游园》曲词的赏析
-
作者:彭德伟 来源:南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青春的觉醒-《牡丹亭·游园》曲词的赏析
-
汤显祖倾倒莎士比亚故乡人-《牡丹亭》在爱丁堡艺术节
-
作者:岳美缇 来源:团结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倾倒莎士比亚故乡人-《牡丹亭》在爱丁堡艺术节
-
《牡丹亭·闺塾·惊梦》简析
-
作者:文之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闺塾·惊梦》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