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24)
报纸(2580)
学位论文(139)
图书(111)
会议论文(4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141)
历史名人 (2217)
地方风物 (38)
宗教集要 (36)
红色文化 (32)
才乡教育 (20)
非遗保护 (15)
按年份分组
2013(408)
2012(688)
2010(591)
2009(529)
2008(575)
2007(370)
2006(222)
2005(182)
1985(33)
1983(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3)
上海戏剧(99)
中国文化报(65)
剧影月报(44)
南国红豆(22)
艺术评论(17)
舞蹈(17)
安徽文学(下半月)(13)
艺苑(5)
剧艺百家(1)
论《红楼梦》对《牡丹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李珊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
闹热的《牡丹亭》——论明代传奇的“俗”和“杂”
作者:黄天骥 徐燕琳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传奇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的经验积累过程。作者也借此分析揭示明代传奇戏剧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关雎》接受史看《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作者:萧华荣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代意义  文化精神  理解与解释  逻辑起点  人性解放  社会条件  个性解放  时代精神  汉儒  今文学派 
描述:《关雎》一类情诗被扭曲的艺术本性的复归,是当时社会文化精神变迁的一个投影。因此,笔者把这种理解作为考察《牡丹亭》时代意义的视点。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漫谈《牡丹亭·游园惊梦》)
作者:吴翠芬  来源:江苏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漫谈《牡丹亭·游园惊梦》)
银屏牡丹分外鲜(电影《牡丹亭》观后)
作者:钱昌照 沈性元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银屏牡丹分外鲜(电影《牡丹亭》观后)
绝妙的心理描写——《牡丹亭·惊梦》片断欣赏
作者:许金榜  来源:戏剧界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绝妙的心理描写——《牡丹亭·惊梦》片断欣赏
牡丹亭》中石道姑形象略辩
作者:黄德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中石道姑形象略辩
三种梦境 一样人生——试析《庄子》、《牡丹亭》、《红楼梦
作者:王兵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境  梦境  混沌  混沌  无奈  无奈  清醒  清醒 
描述:《庄子》、《牡丹亭》、《红楼梦》是中国梦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作品。虽然在三个作品中,梦境的表现方式和文体意义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但究其本质,它们均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达不到的愿望和追求
试论《倩女离魂》与《西厢记》、《牡丹亭》的传承关系
作者:宋佳东  来源:林区教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戏剧  冲突  冲突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传承关系  传承关系 
描述:在中国古代戏剧中,《西厢记》、《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均以爱情为主题,并表达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这三部戏中,《倩女离魂》无论在思想、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手段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部戏
绿叶的悄悄话 我在《牡丹亭》中饰演春香
作者:沈国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绿叶  爱情传奇  北京大学  杜丽娘  柳梦梅  白先勇  昆剧 
描述:不算多,但个性十分鲜明,而且贯穿于整本《牡丹亭》的主线,虽然是一片绿叶,倒也衬托牡丹的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