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568)
报纸
(806)
学位论文
(618)
图书
(205)
会议论文
(1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812)
地方文献
(251)
地方风物
(124)
才乡教育
(42)
非遗保护
(38)
宗教集要
(26)
文化溯源
(25)
红色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4
(448)
2013
(295)
2010
(419)
2009
(378)
2007
(309)
2003
(167)
2001
(143)
1999
(160)
1996
(115)
1987
(100)
按来源分组
其它
(823)
浙江学刊
(16)
中国文学研究
(12)
文艺研究
(11)
外语与外语教学
(8)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
大家
(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经典阅读
(1)
相关搜索词
出版
汤显祖
《秀才说》
《汤显祖全集》
美学思想
"临川四梦"
袁宏道
后花园
社会状况
伦理观念
《诗经》
个案研究
历史研究
万历十九年
音乐史
多种形式
至情思想
价值取向
人文主义
中和
发生论
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
南柯记
唯情论
艺术价值
汤显祖全集
语言
国际化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程林辉著的《汤显祖思想研究》一书出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4568
条
心学对
汤显祖
的影响
作者:
赵谦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汤显祖
至情论
描述:
情”论的临川四梦主要源于泰州学派,大胆提出一个“情”字,以与宋明之“理”对抗。下文加以阐释。
汤显祖
连做“四梦”
作者:
冯国超
来源:
养生保健指南(中老年健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老年人
保健法
养生
描述:
张居正当权的时候,有个叫
汤显祖
的读书人和姓沈的好友一起来到京城赶考,张居正的手下来威胁他们二人:“你们考试时不要写得太用心,不能超过我们张公子(张居正的儿子张嗣修)的水平,这样对你们有好处!”
遂昌
汤显祖
纪念馆
作者:
王邦海
来源:
古今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纪念馆
汤显祖
遂昌
古建筑
描述:
遂昌
汤显祖
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由明、清两座古建筑组成。
汤显祖
辞赋特征述论
作者:
翟勇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辞赋
特征
描述:
祖所作之赋大多流畅,读来朗朗上口,这与其在赋中多用散文化的句式及注重用韵有很大关系.小序的创作是汤赋的另一突出特点,或交代创作缘起,或与文互应.
为《
汤显祖
年谱》再说几句话
作者:
徐朔方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年谱
《再批判》
《文学遗产》
描述:
去年‘10月16日《文学遗产》第334期发表的《
汤显祖
年谱再批判》(以下简称《再批判》)一文,
论
汤显祖
的咏剧诗
作者:
张利
张丽丽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咏剧诗
内容
价值
描述:
的.其咏剧诗数量虽不多,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在明代的戏曲及咏剧诗历程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由《牡丹亭》看
汤显祖
的“至情”论
作者:
张冰
张本昌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描述:
作为“临川四梦”之翘楚,《牡丹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
汤显祖
“至情”的世界观。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她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就是
汤显祖
对“情”的追求。本文尝试结合《牡丹亭》文本阐释
汤显祖
的“至情”论。
论《紫钗记》的
思想
意蕴
作者:
李秋新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评价
戏剧
汤显祖
描述:
在明代著名戏剧家
汤显祖
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文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
关于胡应麟
研究
的几个问题——与
林
庆彰先生商榷
作者:
王嘉川
来源:
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杨慎
明代
考据学
描述:
讹等问题。
陈白沙“为学”
思想
研究
作者:
叶蓬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为学
陈白沙
王阳明
湛若水
心学
哲学家
陆象山
探究
思维方法
手段
描述:
人”。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握陈白沙哲学精神的实质。这一点乃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陈白沙学术精神的核心所在。蔡元培先生说:“我国伦理学者,多实践家,尤当观其行事。”①这入木三分地抓住了包括陈白沙在内的儒者学和行、学术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特点。正是在学术和做人一体的“为学”活动中,陈白沙通过自身对世界、人生的本性、规律的个体性的独特体验,展示了儒家为学的共同哲学意境。以“为学”为哲学活动中心是自孔子以来的儒学传统。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②对此苟子的解释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③程颐进一步解释:“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④这道出儒家学术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实实在在有得于己,在于充实和培养自己人生路途中待人接物、守分尽责的高尚道德人格。滋养此道德人...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