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35)
报纸(1340)
学位论文(102)
图书(87)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96)
地方文献 (346)
非遗保护 (17)
红色文化 (16)
宗教集要 (16)
文化溯源 (14)
地方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3(284)
2012(537)
2011(423)
2010(311)
2007(207)
2004(115)
2003(103)
2001(80)
1985(40)
1982(54)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7)
江淮论坛(5)
中华文史论丛(4)
社区(2)
寻根(2)
市场周刊(1)
收藏投资导刊(1)
华北电业(1)
中国企业家(1)
戏剧界(1)
金山林海 仙县遂昌
作者:四维 晨韵  来源:航空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遂昌  原生态  农耕文化  汤显祖  金山  节庆文化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金矿  竹炭  文化旅游产品 
描述:区14个,遂昌由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金山林海,仙县遂昌。
《才子牡丹亭》对理学贤文的哲学、历史和文学批判
作者:江巨荣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批判  理学家  戏曲研究  哲学  汤显祖  爱欲  批评家  历史  王龙溪 
描述:随口吟诵,形诸笔端。另一面又强烈地感到,两位批评家对《牡丹亭》涉及的诸多社会、思想、文化现象,如国家治乱,民族战争,文人
沉鱼落雁鸟惊喧 羞花闭月花愁颤
作者:康艳丽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  王昭君  意象  西施  月亮  大雁  明朝  游水  水底 
描述:住了,王允得意地说:月亮比不过我的女儿,害羞地
论《牡丹亭》性心理及其生命意识的升华:以蔼理士性心理学理论
作者:魏远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心理描写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生命意识  柳梦梅  性心理学  心理学理论  爱情  白日梦 
描述:情和婚姻的执著向往和追求,而且对杜
飘散的笛声
作者:诸荣会  来源:太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中国文化史  魏良辅  牡丹亭  昆山腔  江南  汤显祖  杜丽娘  文化中心  九十年代 
描述:一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在许多文化和艺术门类里,就其题材取向、技术擅长和风格特征来看,往往存在着南派与北派之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文化发源于北方,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长期处于北方,因而多数时候北派又明显处于强势。以文学为例,中国文学的文体格式和叙述语言的语汇选
明清文人与昆曲发展三探
作者:刘红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文人  昆曲  发展  推动  文人士大夫  知识分子  魏良辅  昆山腔  家班  汤显祖 
描述:明清知识分子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提高了对民间文艺的认识,不少文人热爱昆曲,视之为寄托情志的载体和施展才华的媒介,文人士大夫对昆曲的喜爱,推动了昆曲的兴盛发展,使昆曲在艺术上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品位影响着昆曲艺术形态的生存和发展。
浅探“临川四梦”演出传播中的不均衡现象
作者:王省民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不均衡现象  传播  演出  戏剧创作  《牡丹亭》  艺术成就  汤显祖 
描述:临川四梦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艺术成就,它们共同构成其宏伟的梦剧结构形式,是我们研究汤显祖戏剧创作的主要对象,我们应该将临川四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是,在临川四梦的传播中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上戏上昆联手打造《南柯记》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昆剧团  专业本科  戏曲导演  汤显祖  剧作家  昆曲 
描述: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的传世名作《南柯记》首次完整地上演于昆曲舞台。3月27日、28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昆剧团联手打造的新编昆曲《南柯记》作为2010届戏曲导演专业本科毕业剧目在上戏剧院上演,该剧
KUNQU集思广益,共谋保护与发展:第五届昆曲研讨会论文集萃
作者:胡绍祥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州昆曲  论文题目  上海昆剧团  表演艺术  昆曲艺术  大学教授  曲家  汤显祖  牡丹亭  研讨会 
描述:和发展之道。下面选登了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观点,以飨读者。
拾画叫画
作者:邓晨曦  来源:收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一见钟情  杜丽娘  办公室  汤显祖  花园  戏剧 
描述::http://wanglaiwen.arts.cangcn.com拾画向王来文求画,他指着办公室的一帧装裱好、装上框的画说:"送给你。"是为"拾"画。我想起明朝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