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上昆同志谈《牡丹亭》
-
作者:张庚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观众 上海昆剧团 参考价值 意识 刻画人物 柳梦梅 传奇剧
-
描述:和上昆同志谈《牡丹亭》
-
应是富于个性的艺术再创造:兼评上影改编的几部影片
-
作者:边善基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艺术再创造 电影 工作关系 影片 电影改编 改编者 电影艺术 原著 观众
-
描述: 或许是我的过虑吧,我总觉得不是每部小说都适宜改编电影的。因工作关系,我就经常听到有些与电影结缘的小说作者叹苦经,
-
谈戏剧的抒情性
-
作者:唐育寿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抒情性 戏剧家 戏剧性 戏剧创作 观众 剧作家 曹禺 汤显祖 作品 窦娥冤
-
描述:创作,所以能强烈地扣
-
精湛优雅的昆剧《题曲》
-
作者:林琅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剧 表演艺术 独角戏 舞台 人物性格 汤显祖 观众 表演节奏 演员
-
描述:小青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深受损害的青年妇女形象,是相当真实、动人的。《题曲》一折是乔小青的独角戏,写的是乔小青被大妇幽禁,身似羁囚,只得读书浇愁,迷上了《牡丹亭》。她一读再读,深深同情杜柳之恋,更艳羡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再生。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无限伤感,无可奈何,只得题诗“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
敢借戏文讽奸凶——梨园子弟的侠情表露主题
-
作者:王立 刘卫英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子弟 忠奸斗争 中国古代文学 优伶 戏文 观众 《精忠记》 王安石 演员 下层民众
-
描述:王梦生《梨园佳话》曾记载清末名优黄润甫在演出时,台下观众的热烈情氛与演员本身的深入角色:“黄三……扮戏善作老奸,最能险狠.如《捉放》中之曹操,《下河东》之欧阳方,皆使人见之切齿,恨不生食其肉
-
可怕的鹅卵石
-
作者:吴宣文 来源:朔方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卵石 心情 错误决策 王安石 滑脱 封建王朝 权势 批评 观众 政治家
-
描述:无人直言相谏,因为权势者周围堆积着鹅卵石;上级对下巡视,除了安抚,就是表扬,再差劲,也是“成绩是主要的”,竞无人敢严厉地批评,因为领导也可能变成鹅
-
批评应是理解与发现
-
作者:安葵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批评家 剧作家 作品 青年学者 李氏 古典名著 戏剧批评 形象感受 剧目
-
描述:欢迎,有的获得很高的奖项,但却受到研究这些名著
-
论梨园子弟的侠情表露主题
-
作者:王立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子弟 忠奸斗争 优伶 中国古代 观众 《精忠记》 王安石 演员 表现模式 下层民众
-
描述:。”
-
中日古典戏剧美比较谈
-
作者:李大朋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剧 比较谈 世界戏剧 观众 日本民族 戏剧艺术 剧场性 花道 汤显祖 近松门左卫门
-
描述:供范例而使其
-
经典,不应是圈套——观实验版《原野》有感
-
作者:张之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野》 曹禺 话剧《生死场》 导演 焦家 招数 观众 叙述逻辑 原著 萧红
-
描述:新鲜招数和支离破碎的叙述逻辑吗? 步入《原野》的剧场,丝毫无法让我这个学话剧的人找到一点焦家的阴森感觉。茂密的草坪和零星的茅草似乎有了一点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