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725)
期刊文章(4805)
会议论文(82)
图书(39)
学位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526)
地方文献 (91)
地方风物 (21)
非遗保护 (11)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5)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5578)
2013(248)
2012(329)
2008(288)
2007(251)
2006(200)
2005(216)
1993(80)
1989(95)
1987(1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97)
江苏法制报(5)
南风窗(5)
安家(5)
石家庄日报(4)
决策探索(4)
天下杂志(3)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
中国科学教育(1)
财富应是温床,而应是蹦床
作者:孙建勇  来源:金点子生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的玩偶,她不得不去做钟点工。大学毕业后,她没有进父亲的公司,而是到美国广播公司应聘,做了一名新闻研究员,年薪仅为三万美元。
马头山羊圈养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张作仁 熊金洲 闻群英 余传根 后家根 戴猛 王学能 杨祖林 高虹 杨太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马头山羊圈养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十堰市马头山羊产业发展优势及措施
作者:郑化宇 王军 李金元 王巍 卢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羊  十堰市  羊产业  产业发展优势  山羊饲养  生产性能  山羊品种  草地畜牧业  稳定发展  畜牧业发展 
描述:马头山羊是十堰市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因其具备各项生产性能俱佳、肉品上乘、皮革优良等优点,在省内外享有盛誉。2006年,全市山羊饲养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3.49万只;2008年,全市山羊饲养量达到124.42万只,其中马头山羊81.50万只,占山羊饲养总量的65.50%;2010
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作者:徐正华 何建华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省兵  将兵  保甲  养马  军器监 
描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非常广泛,军政改革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省兵、置将、保甲、养马、军器监等对于巩固封建统治,担转北宋在军事上对西夏、辽作战中屡屡失败的不利局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论王安石领导宋代变法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措施
作者:黄丹心  来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重要思想  人才观  司马光  三舍法  王临川  答司马谏议书  培养人才  宋神宗  顺天应民 
描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县盐卒岭人。其生卒时间为公元1021—1086年。他在进士及第做过十多年的地方官、深谙北宋内忧外患的重重困境,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入内阁参知政事,第二年任宰相。立下了从改革求扭转宋朝颓败政局的壮志和决心。对内:他
熙丰变法经济措施之再评价
作者:胡昭曦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  经济措施  宋神宗  财政收入  积极作用  熙宁  劳动人民  封建国家  地主阶级 
描述:坚决推行者,无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还有变法派其他重要成员,特别是宋神宗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尤为重要.清人杨希闵曾谈到这点:“以熙
防风障和防风林是控制土壤风蚀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德华  来源:辽宁林业科技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防风林  铅笔柏  灌木  风向  落叶乔木  美国黄松  针叶树种  风障  土壤风蚀  盐肤木 
描述:林带附近风速可减低70—80%,距离二十倍带高处风速减低20%;但
营林措施减轻小蠹虫的为害
作者:焦尔墩·兰恩 汪永俊  来源:江苏林业科技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黄松  小蠹虫  林分结构  营林措施  疏伐  树种组成  生长量  平均断面积  真菌病  内华达 
描述:(Verticicladiella wagnerii)作了一些工作.虽然对这些病虫害进行了广泛的昆虫学和病理学的研究,但直至1977年夏季在小蠹虫发生地周围40公顷采用疏伐研究以前,从未试图用营林措施来管理松林
以动制动,快速反应是打击、震慑刑事犯罪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明  来源:犯罪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以动制动,快速反应是打击、震慑刑事犯罪的有效措施
俞振传(续)
作者:唐葆祥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乐府  “传”字辈  苏州昆剧传习所  穆藕初  昆剧折子戏  《牡丹亭》  《长生殿》  《狮吼记》  《风筝误》  周信芳 
描述:俞振传(续)●唐葆祥八、创办“新乐府”苏州昆剧传习所原定学员学满五年毕业。自1924年他们第一次来沪实习演出后,声誉鹊起,被视作昆剧中兴之希望。1925—1926年,这是传习所结业前的最后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