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象山「心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
作者:黄甲渊 来源:鹅湖学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 理 良知 良能 心生物 心生理
-
描述:陆象山「心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
论陆九渊的《易》学思想
-
作者:杨月清 来源:延边大学东疆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易学思想 心学 本体论 工夫论 古代哲学
-
描述:环节,都是中国哲学在宋明时期具备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陆易思想不仅集中体现了陆九渊的儒家一贯立场,而且更加反映了他的心学特征。
-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接受美学视域中的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张晓玥 李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新思路 古典美学 现代意识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8所高校巡演,在大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它能够吸引青年、打动青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全面占有和发掘原著艺术资源的基础上,以遵循昆曲艺术精神与表现原则为前提,对乐、歌、舞、戏、诗诸种艺术元素做出新的整合与调配,创出了一条传播昆曲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
-
美学应是“形象学”(兼谈当代美学的哲学迷误)
-
作者:宗坤明 来源:美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美学应是“形象学”(兼谈当代美学的哲学迷误)
-
“笑”不应是喜剧的美学特征:对“喜剧”之美学特征的一种定论
-
作者:陈孝英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喜剧性 审美主体 哥德巴赫猜想 审美客体 喜剧美学 主客观统一 幽默 美学研究 内容与形式
-
描述:一种
-
陆九渊心学中的“物与我”、“心与物”──陆九渊心学九辨之五
-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 我 心 本心
-
描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物我关系”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 ,与康德“为我之物”中的“物”、“我”不是一回事。说陆九渊哲学体系中“‘心’和‘物’的关系是颠倒的”、“‘心’就变成世界万物的本源”的评论 ,毫无事实根据 ,纯属虚言妄说。“如镜中观花”是一个比方 ,与禅宗思辩毫无关系
-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美学书写方式与原生态特质
-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书写方式 书写方式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
描述:析,以冀解读明清地方戏曲民歌时调的遗存与特质。
-
穿越生死的深情和妙赏:浅谈《牡丹亭》的美学体现
-
作者:卢卓元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深情 深情 妙赏 妙赏
-
描述:《牡丹亭》就像春天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永葆青春。从她产生的那天起,研究她的论文浩如烟海,但鲜有从美学角度去研究。从美学命题中的深情和妙赏角度探讨了《牡丹亭》之魅力。
-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
-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中国文化 新美学 文化认同 西方文化 玉簪 大学生 观众
-
描述:现在是21世纪,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何处,如何自处?制作昆曲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19世纪古典文化衰微之后,20世纪受到西方文化如此大的冲击,我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我在国外看了非常多的各种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但回头一看,呀,最美的那朵牡丹花开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面。
-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白先勇
-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昆曲 白先勇 白先勇 新美学 新美学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观众 观众 老化 老化 校园 校园
-
描述:一.昆曲进校园:从演出到开设课程 推广昆曲很重要的步骤是昆曲走进校园,我认为如果一门表演艺术没有年轻的观众,它不会有生命力的,会越演越老化下去。年轻观众非常重要,现在昆曲的危机不仅是表演老化.而且观众电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