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5732)
期刊文章
(5626)
会议论文
(103)
图书
(29)
学位论文
(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299)
地方文献
(89)
才乡教育
(43)
宗教集要
(39)
地方风物
(19)
文化溯源
(6)
红色文化
(6)
非遗保护
(5)
按年份分组
2014
(5613)
2013
(281)
2012
(365)
2008
(307)
2007
(292)
2006
(239)
2003
(212)
2002
(173)
1996
(147)
1981
(57)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20)
上海证券报
(32)
科学时报
(12)
中国远程教育
(10)
甘肃教育
(7)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1)
相关搜索词
基本功
李觏
标尺
标准化建设
体育
《周礼注》
拍案惊奇
人教版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主题
失败者
入学准备
做人
国会
人的价值
教学设计
创新
创设情境
科研水平
哲学家
地主
妇女学
人生
周礼
涅檠
兴趣
“三动模式”
中这
危亦林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学分应是自主学习有效度的标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术语另读之七】搜索到相关结果
5626
条
创建
自主
品牌不
应是
单一模式--从名记者与名教授之争说起
作者:
张伯顺
来源:
汽车工业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主
品牌
自主
创新
中国汽车产业
教授
名记者
单一模式
汽车产业发展
馒头
自主
开发
创新成果
描述:
“谬论”。
一本颇具特色的王安石
教育
思想研究专著 :
读
《王安石
教育
思
作者:
张世俊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
思想研究
临川文化
抚州
纵横比较
出版计划
教育改革思想
文化名人
江西
教育
性习论
描述:
,临川这块沃土孕育出众多的文化名人、艺术巨
一皮颇具特色的王安石
教育
思想研究专著:
读
《王安石
教育
思想研
作者:
张世俊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评
王安石
教育
思想
宋朝
罗传奇
吴云生
描述:
一皮颇具特色的王安石
教育
思想研究专著:
读
《王安石
教育
思想研
学习
前辈学者的优良学风——
读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的一点体会
作者:
李文海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
治学
学风
描述:
度
”。
1例经阴道无张性尿道悬吊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
周俊
沈燕
来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阴道
悬吊术
压力性尿失禁
护理体会
尿道
TVT
IVS
自主
证明
中老年女性
描述:
迅速可靠等特点,是逐渐成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Good standard)。现将我科收治1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人IVS术前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学文科教学研究:文学
教学
应是
中学语文
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李敬敏
来源: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中学文科教学研究:文学
教学
应是
中学语文
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
教学
应是
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
教学
作者:
赵绪昌
来源:
数学通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数学思维活动
思维活动过程
数学教材
培养能力
数学思维过程
数学教师
数学
教育
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
描述:
数学
教学
应是
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
教学
赵绪昌(四川宣汉县教研室636150)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数学
教学
应是
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
教学
.为了使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
语文
教学
应是
学生潜在能力释放之源:对当前语文“有效”
教学
的
作者:
樊春妮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潜在能力
培养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
语文
学习
释放
思考
教学
目标
学与思
描述:
的强烈愿望的
教学
。综观当前的语文
教学
,总是感觉与课改前没有多大的
度
与宁、原、烈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公孙
饮酒
中原地区
点拔
格物
不正确
商贾
海外
山谷
描述:
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
度
虚(空着,引申为准备)馆以候之。宁既见
度
,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
度
,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
王安石提价
度
荒年
作者:
朱国勇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五百文左右。 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现在的宁波)的偏远小县里,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三千文! 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尤其是一些普通百姓骂得最厉害。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怒不可遏。只因碍着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宁波闹得不可收拾,再去发落王安石吧!也免得自己落下妒贤嫉能不能客人的骂名。 没想到,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已经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三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出到五千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开始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哀鸿遍野凄凉一片。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宁波境内却米粮充足.人民生活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波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宁波。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了一千五百文一石。 同江南其他地方比起来.宁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栽。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实在是高。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杭州各地提高粮价,每石三千五百文。 商人们一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驮船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家财散尽,却终于渡过了这一劫。 私下里,吕向高曾责怪王安石:“有这么好的办法,为何不早点告诉我?”王安石苦笑着说:“朝廷年年在陕甘一带赈灾,稳定米价早成惯例。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人微言轻,就算说了,大人您能听我的吗?”吕向高听了,点头无语。 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摘自《牛城晚报》)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