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注谐声字例与《释名》声训
-
作者:胡从曾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谐声字 声训 释名 训释 周礼 礼记 郑玄注 声旁 郑注 字义
-
描述: 一郑玄注经,多明声训,其例至精。言及声训,当推汉代集声训之大成的两部书,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一是刘熙的《释名》,尤以后者更负盛名。而郑玄的声训,由于分散在大量的经注之中,没有专著,很少被人注意。其实班固、郑玄和刘熙这三大家是一脉相承的。《三国志·许慈传》云:“慈师事刘熙,善郑氏学。”
-
情之一字 遂足千古——谈昆剧电视片《牡丹亭》
-
作者:朱建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上海昆剧团 电视片 柳梦梅 “理” 理与情 “情” 明代戏曲 汤显祖
-
描述:构进行,有助于戏剧矛盾的展开;选折准确、精炼,剧情集中,场次严谨;戏曲
-
《游褒禅山记》中的六个“华”字
-
作者:王志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华山 王安石 花山 浮图 文字 注释 开头 山洞 读音
-
描述:先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头一段文字: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四夷□服”中残缺的应是“要(yΒo)”字
-
作者:汪荷莲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语》 四夷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史记·夏本纪》 西南少数民族 《史记》 宾客身份 高中语文 国王 百里荒
-
描述: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翦伯赞先生《内蒙访古》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还发现了‘单于天降’‘四夷□服’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的瓦当残片。”其中,“四夷□服”,文下注为:指四方少数民族向汉朝统治者称臣。“□”表示这个字残缺,残缺的...
-
黄鹤楼下“鹅”字刻石作者考
-
作者:孙启康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国 黄鹤楼 十三年 县志 汉军 同治 作者问题 地方报纸 康熙 旅游
-
描述:去年,偶然在某旅游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武汉黄鹤楼下“鹅”字刻石的文章——《黄鹤楼下一笔“鹅”》,不久又在一份地方报纸上读到一篇《黄鹤楼下“鹅”字碑》,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鹅”字碑的作者
-
王安石《字说》的成书时间和版本流传考
-
作者:徐时仪 来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说》 王安石 成书时间 版本流传 《四库全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 成书年代 中华书局 《四库全书总目》 古籍整理与研究
-
描述:王安石《字说》的成书时间和版本流传考徐时仪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的《字说》曾一度独行于世,奉为科举取士的圭臬,对有宋一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曾就其内容和影响作过一些考证和论述,①兹
-
古“登”字有凭义:兼谈“登轼而望之”
-
作者:孙雍长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郑玄注 玉篇 楚辞 彝器 下视 旧读 周礼 回风 高台
-
描述:古"冯"字有登义。《广雅·释言》:"冯、登也。"《玉篇》马部:"冯,乘也,登也。"《周礼·春官宗伯》"冯相氏",郑玄注:"冯,乘也;相,视也。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楚辞·九章·悲回风》:"冯
-
《汉语大字典》车部字释义订误
-
作者:胡锦贤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车轴 伏兔 《汉语大字典》 订误 《说文》 释义 车箱 考工记 《周礼 “招”
-
描述:误。
-
王安石为什么选用“绿”字?——“春风又绿江南岸”新解
-
作者:张嘉谚 来源: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气 情象 语境 语感
-
描述:本文从诗的本体——“情气”着眼,解读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对这一诗学细胞中所包涵的“情、象、意”等诗的基本要素,作了深入的“细读”;同时,本文还从诗学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心理、从语言学
-
名分与权利——“娶”字意义的文化演进与言语运用
-
作者:丁素红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娶 宗法制 名分 权利 周礼
-
描述:“娶”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意义具有不同的变化。《左传》作者在运用中利用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为自己的文本叙述构成一个文化评价系统,衡量着人物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事件的发展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