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的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之学的特点。
浅析清代王学者第一重镇李绂
作者:杨朝亮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清代  李绂  李绂  王学术  王学术  子学谱》  子学谱》 
描述: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吴:当干部应有一种公共理想年轻干部必须把握国情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探索(上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吴:当干部应有一种公共理想年轻干部必须把握国情
佃《尔雅新义》与邢昺《尔雅疏》比较研究
作者:霞紹暉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注疏  尔雅  比较研究  注释  宋代  方言  解题  北宋  成就 
描述:有宋一代,为《尔雅》作注的代表有三家,即邢昺《尔雅注疏》(以下简称《疏》)、佃《尔雅新义》(以下简称《新义》)、郑樵《尔雅注疏》。由于他们各自的学术背境不同,因此这三家注疏也大相径庭,在注疏方式
试论胡应麟的潘岳、机比较批评
作者:曾毅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比较批评    风格特征  潘岳  诗歌批评  创作成就  西晋诗歌  文学批评  发展趋向 
描述:潘岳、机二人以各自不同的创作面貌和风格特征出现在西晋诗坛上,并以丰硕的诗文创作留名于文学史,这一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学习、模仿的典范,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也引起后人对二人风格特征有何不同及创作成就孰优孰
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与朱学术之争
作者:周建刚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王安石  心学政治观  之争 
描述:此也构成了朱之争的重要环节。《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中所反映的"心学政治观",代表了陆九渊晚年思想的成熟境界。
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学  争辨 
描述:“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之争:宋儒经典解释取向的政治蕴涵
作者:任剑涛  来源:原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经典解释  政治效应 
描述:子原则。两者都试图达到同时兼治人心-社会秩序的效果。在鹅湖之会上,朱展示了各自的基本立场,其后各以师承长期延续。王阳明折中朱,但仍取孟学立场,经典解读服从于德性感悟。这两种取径,包含了
颇具特色的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作者:修淦川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道德  人格  人格  中国  中国 
描述:颇具特色的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南海北部缘的地壳结构及构造意义
作者:姚伯初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壳结构  高速地壳层  地壳减薄  张性构造运动  缝合线  南海北部 
描述:运动中,熔融的上地幔基性岩浆侵入到地壳底部,或进入下地壳,冷却后形成高速地壳层。缘地壳结构存在横向变化,反映了改造缘地壳结构的新生代张性构造运动强度之横向变化。还发现缘地壳结构和广东—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