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老人之言,揭“变法”之弊:读苏轼《唐村老人言》
-
作者:徐康 来源:晚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老人 青苗法 人言 贫富不均 宰相 王道 晚年 老庄
-
描述:民的措施真的于官有益么?"问话中涉及的青苗钱,即宰相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创设的"青苗法"所收之利钱.按王氏"青苗法",当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于民,一般是正月间放贷,夏天(六、七月)连本带息收回;五月间放贷,秋收后连本带息收回.利息以二分计,民间称为"青苗钱"(详见《宋史·食货志四》).
-
状瞬息变幻动景 寓政治人生哲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
作者:陶文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人生哲理 醉书 天地自然 王安石 政治意蕴 瞬息 宋神宗 山水景物 日常生活
-
描述:气象万千、时空无限的天地自然,时常呈现稍纵即逝的动景,或演出美妙迷人的活剧。惟有才情敏捷运笔如风的诗人和画家,才能迅速捕捉和生动表现这种刹那变幻的物象景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
倾荡磊落 穿越时空的俯仰: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
-
作者:张小伟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赋》 苏轼 对照艺术 怀古 时空 王安石 讥讽 内心
-
描述:。正如很多评论所说,这时的苏轼官场失意,却迎来了创作的高潮时期,比如前后《赤壁赋》,还有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
《孤鹜已远》连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与王安石
-
作者:萧含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苏轼 苏辙 陕西 改革派 凤翔 任命 父亲 京城 北宋
-
描述:为"喜雨亭",并写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记》。治平元年(1064年),苏轼任满回京,此后灾难接连不断。先是妻子王弗病逝,年仅27岁,接着父亲苏洵一病不起,不久辞世,享年58岁。九年前母亲仙逝,如今父亲
-
牛衣古柳同情意,酒困路长寂寞心: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
-
作者:李世忠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浣溪沙 王安石变法 牛衣 徐州 黄瓜 中学语文教材 路长 南村 义务教育
-
描述:村新景象的描绘、对喜悦之情的表现及对劳动者的歌颂。如朱东润主
-
《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
-
作者:邵鲁琳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人性 人性 理性 理性 超越性 超越性
-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思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成熟时的作品,作品沉淀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功底。除了成熟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艺术魅力,《牡丹亭》还处处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使其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巨大感召力。
-
彩云易散:晏几道词中的怀旧心态
-
作者:杨海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怀旧情绪 作品 人生 美丽 心态 贵族 表现
-
描述:作为败落的贵族子弟,所能拥有的美丽人生只能是过去,他的作品中总表现出一种无法释怀的怀旧情绪——在五代词坛上,李撮、李煌以父子词人而闻名于世;而在北宋词坛上,则有晏殊、晏几道父子足追配李氏父子(毛晋《小山词序》)。不过,小晏(晏几道)和大晏
-
浅论我国乡土文学民族性的表现问题
-
作者:沈涌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创作 文学民族性 沈从文 刘绍棠 乡土小说 贾平凹 作品内容 乡村小说 文学流派 生活价值观
-
描述:是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乡土文学创作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
表现与再现——《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形式美之比较
-
作者:杨亦军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表现与再现 莎士比亚 形式美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剧 中西古典戏剧 剧作家 戏剧艺术
-
描述:士比亚(1564—1616年).两位伟大的剧作家对于爱情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烈的赞美,而且都敢于冲破当时统治者的樊篱和剧坛教条,一反陈规陋习,谱写出充满强烈反抗精神的中西爱情之曲.三百多年来,这两部巨著经久不衰,已超越时空的限制,在世界剧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浅谈戏曲中的梦幻表现
-
作者:李晓林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梦境描写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梧桐雨 舞台时空 中国戏曲 明代戏剧
-
描述:临川四梦”的写作原因归结为“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可见梦境在剧作家的写作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同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