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龙已乘黄鹤去 截拳卅载空悠悠
-
作者:石激水 来源:拳击与格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截拳道 黄鹤楼 武术 李小龙 宗师 职业 发祥地 挑战 实战 规律
-
描述: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演唱者把它演绎得很到位,悠扬中略带伤怀,怀旧里还有一丝无奈。借助它来缅怀一代宗师,凭吊逝者,我想
-
《周礼》名物词贮存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思维模式
-
作者:刘兴均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 词汇 古代 周礼 思维 模式
-
描述:名物词作为具体特定物的名称是客观实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经过思维的类化处理,借助有声语言外显出来的结果,因而它就带有意识或精神的印记。语言是有民族性的,语言的民族性表现在它鲜明地表现了民族的精神。正如洪堡特指出的:“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
-
《汉语大词典》若干礼制词目释义献疑
-
作者:吕友仁 吕咏梅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释义 郑玄注 《周礼 《大词典》 《左传》 礼制 《仪礼·丧服》 孔颖达 鲁桓公
-
描述:《汉语大词典》若干礼制词目释义献疑
-
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
-
作者:曾昭聪 来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语录 词语 汉语大词典
-
描述:本文以“陆九渊语录” 为例,从四个方面谈到了《汉语大词典》的疏失。
-
汉语教育应是打通生命的教育
-
作者:杨骐文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育 生活方式 汉语言 综合性学习 天地自然 引导学生 人与自然 生命秩序 大阅读 种生命
-
描述:通生命的教育。这种人与大地的独特的精神联系,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独特方式。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说:“我们的汉字象形文字本来就是从自然出发的,即使是一万年前的文字,也可以通过文字回到自然,象征自然和人的世界的统一。这是汉字的根本意义,始终标志着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方式。”所以另一方面,这种生活方式,又是中华民族民族性的重要体现。当然,汉语言承载的,除了民族性之外,其实还有超越民族性的人类共通性,人类千百万年来生活在大地上的气息和密码,通过语言文字的承载,使人的精神生命成为一条从远古流淌至今的河。每一个人,都从这条河中获得精神的滋养。
-
张商英与五台山
-
作者:任乐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台山 司马光 王安石 文彦博 佛教发展 北宋 佛教圣地 菩萨 圣迹 监察御史
-
描述: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北宋的张商英是一个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他曾撰《续清凉传》,详细记载了他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系列灵异感应现象,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张商英其人
-
商寇探微
-
作者:钱茀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骨文字 《说文》 甲骨卜辞 《周礼》 长江流域 闰月 祖甲 贞人 四邑 社会史料
-
描述:商寇探微钱 常任侠曾报道,殷墟出土过四目方相铜面具.许多研究者以此为商代有傩的确证。其实.这纯属误传.在已知我国全部出土文物中,从未发现有任何四四方相面具.①但是,商代有傩又是肯定无疑的,其真凭实据
-
清商怨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清商怨 北宋词人 相思怀人词 词作风格
-
描述:清商怨
-
略论宋以后的儒与商
-
作者:黄书光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商人 治生 儒士 资本主义萌芽 内在原因 士大夫 重商 朱熹 唐代科举 王安石
-
描述:正是由于大量取士,造成机构臃肿,冗员激增,国家处于积贫状态.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就十分菲薄,并没有享受到千钟粟、黄金屋的生活待遇.宋仁宗时,王安石说:
-
“商女”小释
-
作者:陈卓 陈晓兵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牧 秦淮河 李商隐 近体诗 王安石 指代 化用 亡国 五言 七言
-
描述:晚唐时期,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的杜牧(803—852),在五言七言近体诗的多种题材中颇有建树。他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