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
作者:阎笑非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吕惠卿  熙宁变法  反变法派  苏辙  苏氏  张方平  欧阳修 
描述: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激烈反对态度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诗注的“挖脚跟”
作者:刘世南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脚跟  王安石  出处  李白  阎若璩  常建  诗选  读者  意见  学问 
描述:几条呢?我不喜欢挖脚跟,这样失去了诗的味道。”永翔先生不同意仲联先生的意见,并直率地指出:“恐仲联先生非不为,乃不能耳。”我和永翔先生一样,对钟书先生注诗那样挖脚跟,也是十分喜爱的;但我更同意仲联先生的意见。我们不妨冷静地想一想:我国从古至今的笺注,有这样挖脚跟的吗?某些诗话、词话乃至论文之书,偶而有这样的挖脚跟,但那属于鉴赏,而非笺注了。所以,仲联先生作为笺注大家,他不“挖脚跟”,倒是“思不出其位”的。此其一。其二,诗、文某些字、词、句,真要穷源竟委,确是不容易的。《竹汀先生日记钞》卷二〈所见金石〉第二条:“顾宁人谓填讳非古法,予尝引《周益公集》已有填讳,以证出于宋世。今按《赵州永安院度僧记》,马撰,马瑊书穴元丰八年九月雪。此碑马记其父正甫奏请度僧事,而末行题平昌孟永填讳,则北宋已有之,又在平园穴按:周必大晚号平园...
王安石《明妃曲》
作者:刘咏涛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明妃曲  白敦仁  《宋诗略论》 
描述:文章从《明妃曲》的思想艺术、时人及后人的不同评价以及结合昭君出塞的史实和传说,借历代文人的吟咏,从王安石借此想表达的思想主题等方面综合进行论述分析。
司马光和王安石变法
作者:李向伟 刘双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宋王朝  免役法  分析探讨  政治主张  反对  重新评价  变法派  史学界 
描述:过去史学界的定论,把司马光当作“顽固派”、“反动势力的代表”,主要理由就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近几年来不少历史学者主张应对司马光进行重新评价,还其本来面目。本文拟对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加以分析探讨,以期对司马光作出公允评价。
“三舍法”
作者:罗传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舍法”  王安石  太学生  兴办学校  胡瑗  范仲淹  科举制度  北宋  熙宁  教育改革 
描述:和学校制度的弊端,对培养变法革新的人才,对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是很大的。本文试就“三舍法”的产生、内容、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作一些介绍和阐述。
与郑子瑜先生“富贵”问题
作者:顾农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子瑜  鲁迅先生  欧阳修  笙歌  晏殊  “革命文学”  漫叟  中国诗话  居易  宴会厅 
描述:与郑子瑜先生“富贵”问题●顾农近日偶读《中国诗话辞典》(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见卷首郑子瑜先生所作序中有批评鲁迅先生的几句话,似属毫无根据,不可不稍加辨析,郑序写道———《漫叟诗话》曾引《归田
《明妃曲》艺术
作者:史黎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汉族主义  匈奴  王安石  王昭君  艺术  毛延寿  胡汉  作品  西京杂记  回顾 
描述:且在艺术上也不落前人窠臼,很可称道。《明妃曲》第一首,着力写明妃的哀怨,结构很别致,好象一出戏分若干场,诗的每一节都有各自的出场人物。“明妃初入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这是写昭君的悲哀和美丽。写美人的美写得好的
有关苏轼评价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乃昌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东坡  “四人帮”  大地主阶级  儒法  改革主张  几个问题  熙宁  保守思想 
描述:响,正确地继承古代文学遗产,有必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一分为二的方法,对苏,轼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展开讨论。本文拟就几个问题,谈谈初步的看法。
疑义相与析——也《读孟尝君传》
作者:谢纯昌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战国策  史记  政治家  疑义  北宋  科学精神  意见一致  文学家 
描述:载。如果要翻案就必须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以上两部书的记载。”(引自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笔者不揣冒昧,斗胆来“翻上一翻”。“鸡鸣狗盗之徒”不算“士”,王子野同志和笔者的意见一致,因而不再赘论。问题是“冯驩之类的人物”算不算“士”。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冯驩(又作冯煖、冯(讠爰)确实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他‘骄诏以债赐诸民”,为孟尝君“市
悠悠两洋间——欧洲与日本佛教见闻散记
作者:湛如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佛教  佛教研究  法雨禅寺  海德堡  中国佛教  南传佛教  中国寺庙  日本曹洞宗  博士课程  电视台 
描述:一九九三年夏,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笔者飘洋过海,来到了岛国日本。从此,东京都驹泽大学的校园内,就多了一个圆领方袍的中国僧侣的身影。在这里,笔者开始了博士课程的研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