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35)
报纸(1201)
学位论文(42)
图书(31)
会议论文(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26)
地方文献 (60)
才乡教育 (13)
地方风物 (13)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6)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218)
2011(208)
2010(415)
2003(34)
1999(27)
1998(29)
1993(29)
1985(15)
1983(22)
1980(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4)
医古文知识(6)
中医药文化(3)
江西中医药杂志(2)
科技潮(2)
上海中医药杂志(2)
医药导报(1)
陕西中医杂志(1)
江苏教育(1)
中医文献杂志(1)
浅析戏曲艺术的民间性本色:以江西广昌孟戏为
作者:陈利利  来源:民办教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民间性  民间性 
描述:方面的深层关联,也正是民间性特质的渗入,使广昌孟戏始终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状态。
主题的生成,我们共同来参与:“家乡板凳龙”主题生成活动课
作者:蒋玉卿  来源: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分析  分析  生成活动  生成活动  家乡  家乡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  学习科学研究  学习科学研究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生活领域  生活领域 
描述: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本次活动主题生成的指导策略,希望给其他综合实践老师以启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以广昌孟戏为
作者:黄美龄 赵红宝 吴媛媛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制度  传承人制度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描述:以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昌孟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该制度在具体非遗项目中的适用情况,为非遗传承人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出建议:根据民意确定传承人人选、考虑认定团体型传承人、建立和完善传承人管理机制.
论《太平寰宇记》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以今江西部分所引地志为
作者:张保见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地志  地志  江西  江西  文献学  文献学  价值与地位  价值与地位 
描述:鉴于<太平寰宇记>引书过于繁复,而选取乐史的家乡--今江西省--所引方志文献作为案例,征考各志源流.探讨其文献学价值和地位.认为<太平寰宇记>开创了一种新型的集志型地理总志,在地理学史和方志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在目录、辑佚、校勘、资料等方面亦具有重要价值.
苏州对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昆曲的生态性哺育:以《牡丹亭》为
作者:冯智全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遗产  昆曲  苏州  生态性  人类  《夷坚志》  音乐文化 
描述:《牡丹亭》故事的源头,谢传梅先生认为:宋时洪迈《夷坚志》所记本仅仅是一个故事的雏形,明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把故事扩展了,而至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则得到进一步充实,臻于完善了。①发源于苏州昆山
词与曲的分与合: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从认知图式理论视角看文化负载词翻译:以汪译《牡丹亭》为
作者:林佳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描述: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从传统戏曲的现代化人手实现中匡戏曲走出去:以昆曲为:新概
作者:俞骁窈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昆曲  传统戏曲  对外文化交流  现代化  走出去 
描述:保持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特征基础上进行符合西方观众审美需求的传统戏曲现代化改造之路。
也谈传统艺术与年轻受众--以昆曲面向浙大在校生的调查为
作者:葛恬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白先勇  大学生  《牡丹亭》 
描述:曲的认识和热情程度不容乐观,高校中的戏曲环境仍欠成熟,昆曲本身方言式的念白、复杂的表演程式及缓慢的节奏是造成大学生对于昆曲难有热情的原因.青春版《牡丹亭》以旧剧新编、现代的舞台效果、合理的演出场次安排以及走进高校与年轻学生零距离的宣传等优点,在年轻人中取得了“传统艺术的现代化成功”,对于传播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借鉴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