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
-
作者:李华瑞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宋神宗 王安石 王安石 国是 国是
-
描述:单方面的决定",而是恰恰相反,是由皇帝"以合其取舍者"为标准。因而说宋神宗与王安石等人共定"国是",似与相关史实有一定出入,故予以辩正。
-
兴王只在笑谈中宋·王安石《浪淘沙令》
-
作者:虞 睦 来源:人才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兴王只在笑谈中宋·王安石《浪淘沙令》
-
两宋文坛一道灿烂的风景线——宋代的江西作家群
-
作者:夏汉宁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诗派 作家群体 欧阳修 宋代 王安石 两宋时期 文坛 文学发展 江西文学 黄庭坚
-
描述:浙江,居全国第二位。在这些众多的江西作家中,更有不少是全国著
-
宋明时期江西人才盛况及其原因探讨
-
作者:崔正德 曹国庆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书院 发展史 王安石 杰出人物 朱熹 周必大 军事 科举 欧阳修
-
描述: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本文拟就宋明时期江西人才兴盛之状况及其原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
钱钟书《宋诗选注》发微
-
作者:李裕民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王安石 形象思维 士大夫 宋诗 梁山泊 宋代 苏辙 宋江 苏轼
-
描述:书实在叫得太响了,在同类书中,它大概是发行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了,偶去书店见了,下决心买一本。回家看了看,果然与众不同。其序就是一篇研究宋诗的好文章。此书是作者下了两年工夫看了许多原始材料之后精选而成的,与世上拼凑之作大不相同。它有自己的风格,所选80人的小传、诗的注释均不受题材拘束,也没有统一的格式,随意地谈开去。如小传不像一般人只说简历,他要说些别的,在徐玑传中讥讽叶适不善写诗犹如不善飞的鸵鸟,韩驹传里说苏辙有爱给人戴高帽子的毛病。如注释,往往涉及古今中外相关的或者不甚相关的内容。他善于联想,又有生动的比喻,有时辛辣,甚至有些滑稽。做学问累了,看一下它,是最佳的调节。于是,我把它放在案头,有空经常翻阅。翻多了,渐渐发现其中有作者难言的苦衷,也有他自己未必看得清的缺陷。一、钱钟书选注宋诗的苦衷1988年钱钟书为香...
-
北京图书馆藏宋版书叙录(十一)
-
作者:李致忠 来源:文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馆 周礼 宋版书 唐仲友 南宋初期 北宋 刻本 宋本 礼记 郑玄注
-
描述:《周礼》十二卷汉郑玄注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劳健抄补并跋)。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五至二十七字不等,注文小字双行,行三十五六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
-
论宋神宗在熙丰变法中主导权的逐步强化
-
作者:崔英超 张其凡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 熙丰变法 主导权 强化
-
描述:本文分四个时期探讨了熙丰变法中宋神宗之皇权与王安石之相权对变法影响力的消长情况,认为宋神宗在熙丰变法中不但拥有主导权,而且其主导权是由弱到强,逐步强化的。
-
试论两宋儒学的文本观及其经学中的语言学思想
-
作者:黄敦兵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语言哲学
-
描述:又突破了训诂师承的传统,在读经与做人、创通经义与自我省察乃至提升理想人格上,提出了值得一再回味的命题,从而启开了经学与理学互释的源头。
-
宋“以才学为诗”第一人:略论荆公诗之用典
-
作者:张福勋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典故 手法
-
描述:苏、黄、陈三家是宋以才学为诗的代表人物。而在此前,则有王安石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尊定了基础。荆公诗之用典,不外袭意与袭辞二端。其手法,或直用,或化用;或显用,或隐用;或概用,或摘用;或正用,或反
-
“虚构”中的事实-宋笔记小说中的“熙宁兴学”
-
作者:李屏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笔记小说 熙宁兴学 王安石 司马光 人品
-
描述:度上是由王安石性格的弱點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