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局事帖》再考证
作者:刘琰之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三国志  三国志  南宋  南宋  公文纸  公文纸  北宋初期  北宋初期  考证  考证  收藏家  收藏家  残页  残页  宋人  宋人  转运司  转运司 
描述:2009年秋,一件名为曾巩《局事帖》的宋人书札,以1.08亿元,在北京拍卖成交。消息一出全国轰动,但随之就传来了对此物的质疑声。一时间是真
曾纡《人事帖》释疑
作者:刘金库  来源: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事  人事  曾布  曾布  曾巩  曾巩  王安石  王安石  宋代  宋代  知县  知县  考证  考证  南宋  南宋  北宋  北宋  墓志铭  墓志铭 
描述: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第220页)中曾考证过此《人事帖》,帖上有南宋"珍绘堂记"一印,其底线为南宋,从书风来鉴定,徐先生断定为北宋人书,其写法、用笔与另外一件公
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
作者:莫山洪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话  文话  骈散  骈散  朱熹  朱熹  李刘  李刘  四六  四六 
描述:宋代文话的兴起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现象。王钅至等人的四六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四六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南宋朱熹承认古文与四六并行现象的存在,但是认为四六在古文之下。作为南宋四六大家,李刘四六形成了程式化
南宋台谏取代执政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为线索的考察
作者:董文静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谏  执政  君相关系  董德元  政治模式  秦桧 
描述:台谏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南宋时期台谏群体的考察,可看到南宋时期执政免,即以台谏代之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形成背后,是两宋宰执群体来源的变异,以及南宋时期台谏文书制度的变化。这对于南宋出现的权相政治
曾巩实系盱江门下高弟-故宫博物院藏南宋稿本提供新证
作者:宋友贤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新证  新证  师从李觏  师从李觏 
描述:南宋胡舜举等人纂修之《盱江志》中明确记载: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但晚出百余年的学者张渊微提出质疑。后世学者徘徊于两说之间,虽然以支持前说(胡舜举之说)者占多数,但亦时有杂音。文章力主前说,从七个方面回答
南宋台谏“必预经筵”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为线索的考察
作者:董文静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模式  台谏  经筵  董德元  士大夫政治传统 
描述:政治一并强势恢复,在绍兴和议后稳定的大环境之下,将士大夫政治和皇权同时推向顶峰.这个过程造就了南宋初期士大夫政治选择、社会走向和思想转型的空间.这种模式,为中后期专权宰相所效法.南宋政治模式
南宋“和清真词”现象:以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为核心
作者:杜丽萍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唱和词  周邦彦  方千里  杨泽民  陈允平 
描述:南宋词人推尊周邦彦的方式之一就是"和清真词",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遍和清真全集更是词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三人的和词格律上恪遵原词,内容上和意为主,特色上各有千秋。在周词经典地位的生成过程中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
作者:郑晓江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与陆象山  教育理念与制度  反思与启迪 
描述: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
历史中闪回着的黄袍——宋代的文运昌盛与书院文化勃然大兴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文化  书院  宋代  白鹿洞书院  闪回  江西  历史  陆九渊  大兴  理学 
描述:经典.自己做了皇帝。这领加在武将身上的黄袍.从此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了史籍之中。
野径新除讲院尊——李觏与盱江书院
作者:雪松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描述:野径新除讲院尊——李觏与盱江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