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变法散论——兼与顾全芳同志商榷
-
作者:林正根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变法散论——兼与顾全芳同志商榷
-
赋比兴本义说——兼论赋体的发展
-
作者:张志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赋比兴 六诗 本义 赋体 诗歌体制 《周礼》 表现方法 《诗大序》 六义 郑玄
-
描述:毛传》、《郑笺》和《孔疏》对“诗有六义”的解释,从而把它和《周礼》“六诗”之说说成一致,于实际则不相符合。这个问
-
鲁迅是“民族派”还是“西洋派”?--兼论鲁迅和乡土文学并和
-
作者:王景山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鲁迅 刘绍棠 当代作家 民族 西洋 双月刊 先驱者 王蒙 日本
-
描述:作家确可如此分类,那
-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范围内,戏剧正努力改变自己以寻求新的地位。既然消除演出与观众的距离是不可能的,为满足与演出保持特定距离的观众视听需要而特有的戏剧艺术手段就无法抛弃,如此,戏剧舞台形象也就无法在与生活实际近似程度方面和电影,电视竞争。戏剧表演的出路何在呢?
-
也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兼与吴彤教授商榷
-
作者:郭贵春 成素梅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吴彤 研究传统 哲学教学 传播 研究方向 多元性
-
描述:也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兼与吴彤教授商榷
-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牡丹亭》 创作思想 思想艺术 爱情婚姻 天道 新市民 伦理观 作品
-
描述:(沈德符:《顾曲杂言》)。
-
再谈“秘”字的衍变与秘书的起源——兼与李明佳商榷
-
作者:何坦野 来源:秘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秘书制度 《说文》 起源关系 香草 异体字 起源与发展 再谈 《山海经》 宗教活动 《周礼
-
描述:”字。同时又说“秘”、“秘”是两个字,各有含义,后来才相通,并指出《辞海》等把它们视为异体字看待;其二,认为“不必从香草加以衍变引伸”。对此,笔者认为有
-
谢景初和“谢公笺”——兼与陈大川先生商榷
-
作者:周秉谦 来源:中国造纸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富阳 余姚 手工纸 王安石 谢氏 公元 竹纸 海塘 知县 越州
-
描述:的《中国造纸术盛衰史》。书中说:“所云谢公者,富春谢司封,景初(可解释为景福之物,景福元年为公无892年)创笺样以便尺书,因以为名。”认定“谢公笺”是晚唐时期江南富春人氏谢司封在景福(唐昭宗李晔年号)初年创制的。进而,陈大川先
-
李觏的“礼顺人情”论——兼与胡瑗反人情论的比较
-
作者:焦秀萍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与情 礼与情 礼义与利欲 礼义与利欲 主内与主外 主内与主外
-
描述:李觏与胡瑗是北宋同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但二人就礼与情即礼义与利欲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具体表现在情之善恶、礼与情之关系以及礼义与利欲之关系等方面,他们对后世儒学的影响也有极大不同。究其实质,仍然是主内与主外之争。
-
论北宋蔡襄的理财思想——兼与王安石理财思想比较
-
作者:康武刚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节用 节用 富民 富民 富国 富国
-
描述:蔡襄和王安石都是北宋中期的政治家,通过这两次政治运动中主要参与者蔡襄的节用思想与王安石的开源主张,蔡襄的富民思想与王安石的富国思想两个方面理财的思想比较,也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对庆历新政、熙宁新法有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