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谈宋代理学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苏宝荣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描述:字学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理学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
雅词俏语相得益彰——论吴炳戏曲的语言风格
作者:孙霞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语言风格  雅俗兼备 
描述:吴炳剧作 ,曲词和宾白皆能雅俗兼备 ,调声谐律 ,在明代曲坛上是一位 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 的佼佼者 .
语言内部补偿看入声舒化现象
作者:国术平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入声舒化  自我补偿 
描述:入声与舒声相对,以发音短促及塞音韵尾来别义的。在发展过程中入声逐渐消失,原入声字为了继续发挥作用,在入声消失的同时采取了内部补偿以达到语音系统的平衡。语言在不同地区发展的速度不同,入声舒化的速度
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内容:周礼全语言逻辑思想的启迪
作者:王健平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语言逻辑  逻辑思想  周礼全  语言  内容  逻辑研究  中国语言  50年代 
描述:阶段,这也大体反映了中国语言逻辑研究的不同阶段与不同思路。认真反思这三个阶段,可以使我们对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什么的问题得到更为实际、全面的认识。
模糊其辞更清晰:谈新闻语言的“活化”
作者:胡仁钧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语言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  语言表达  新闻事实  新闻宣传效果  月全食  辩证的统一  王安石  天气状况 
描述:,但他又不甘心以回答不知道作罢。思考了一会回答客人:“那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一听,感到无可挑剔,连声称赞王元泽太聪明了。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反映出一种说辩理智
语林偶拾-中学文言文中的语言问题
作者:林乐腾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  主语省略  现代汉语  王安石  诸葛亮  孔子  刘备  养父母  第三人称代词  主题思想 
描述: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
周亮工《书影》的语言文字学史料价值
作者:周远富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书影  语言文字学史 
描述:[摘要]周亮工的《书影》论述了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意义和方法,讨论了相关语文学著作及其版本问题,提供了与汉语汉字相关的史料,分析了有关语言文字问题,反映了明季清初的小学风尚。
语言·象征——评杨克诗集《图腾的困惑》
作者:杨远宏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征  图腾  表达方式  诗歌语言  语言方式  民族  诗歌创作  中国诗歌史  石头  王安石 
描述:个方向上都是同时性的。如果说王安石的“缘”,贾岛的“敲”,曾经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深刻事件有过不断的提示和照亮的话, 那
雕镂至极 渐近自然——《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论
作者:李晓刚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语言  杜丽娘  女主人公  思想感情  《西厢记》  汤显祖  蜘蛛丝  《文心雕龙》  雕镂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不如《西厢记》语言自然、爽朗,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语言的“雕琢”,正是《牡丹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语言的“雕琢”,体现了作者对作品
懂点诗词格律知识,利于准确把握诗词中的多音字
作者:周金林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准确把握  多音字  诗词格律  瓜州  课外阅读  王安石  绝句  知识  读音  学生 
描述:两位学生在诗词课外阅读中,对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