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说“情”
-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
读刘绍铭的《旧时香港》
-
作者:舒非 来源:香港文学(香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散文 文学研究 中国 旧时香港
-
描述:读刘绍铭的《旧时香港》
-
刘绍棠与通州档案馆的家乡情——访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
-
作者:莫陌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州区档案局 区档案馆 刘绍棠 文库 北京市 乡情 记者采访 党组书记
-
描述:今年,是绍棠先生逝世十周年。3月12日上午,记者采访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文库”,有幸随同参加了通州区档案馆、绍棠先生夫人曾彩美女士及亲属子女进行的扫墓活动。
-
纪念著名作家刘绍棠逝世10周年暨刘绍棠乡土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讨会 著名作家 刘绍棠 乡土 逝世 纪念 中国现代文学馆 通州区档案局
-
描述:纪念著名作家刘绍棠逝世10周年暨刘绍棠乡土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
纪念刘绍棠逝世十周年暨刘绍棠乡土文学研讨会举行
-
作者:柳砚慧 来源:文艺报(周二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纪念刘绍棠逝世十周年暨刘绍棠乡土文学研讨会举行
-
汤显祖儒的精神归属与情的文艺选择
-
作者:张莉 来源:华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 儒 贵生 贵生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 情 情
-
描述:汤显祖一生都受着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思想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他积极入世,投身入股,一心向仕。虽然在官场上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在为政过程中践行的贵生哲学与受其老师衍为自己内心的生生之仁与赤子之心却在一路衍进中成就了他以情为中心的文艺思想。
-
《牡丹亭》情梦相映的审美诉求
-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梦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
描述:真情、至情、奇情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要表达的“情”的内核,基于达情需要,戏曲构思成梦,生与死、死与生的回转,虚幻与现实的交错也就因梦而起。情是旨魂,梦是主架,二者互相辉映,构成戏剧的亮点
-
浅谈汤显祖“唯情说”的美学意蕴
-
作者:薛明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理 真 幻 意趣
-
描述: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从明清《牡丹亭》评点看“情”的嬗变
-
作者:李克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评点 杜丽娘 情
-
描述:“情”的阐发是明清戏曲批评家热衰谈论的重要话题.笔者以明清关于《牡丹亭》的评点为中心,通过考察“情”在明清两代的嬗变,揭示了汤显祖所标举的“情”在明清士人那里经历的三重变奏,而这种变奏既与明清时代
-
试论杜丽娘性格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意义
-
作者:高杰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情 理
-
描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文学形象中独树一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审视现实的空间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