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13)
图书(129)
学位论文(89)
会议论文(47)
报纸(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85)
地方文献 (4)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7)
2013(79)
2012(134)
2011(103)
2010(82)
2008(103)
2003(41)
1984(27)
1980(9)
1960(12)
按来源分组
书目季刊(5)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王安石早年诗《寒穴泉》
作者:周少雄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华亭县  早期诗作  行实  写作年代  北宋  南宋    惠山  无锡 
描述:王安石的早期诗作和行实,囿于资料,后世知之甚少。南宋张邦基《黑庄漫录》存其《寒穴泉》诗一首。《漫录》卷九载: 华亭县有寒穴泉,与无锡惠山泉味相同,并尝之,不觉
王安石书《礼记发明》辑考
作者:潘斌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礼记》  《礼记》  《礼记发明》  《礼记发明》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书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等著述,从中采辑王安石《礼记》训释65条,合为一编,以见王安石《礼记发明》之梗概。
六经
作者:辛竹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经皆我注脚  托梁换柱  陆九渊  教条主义  思想史  明代  哥白尼  朱熹  儒家  辩论 
描述: 朱熹和陆九渊的辩论已过千年,至今人还不忘鹅湖之会.其实儒家成形是在汉代.宋代朱陆都是对汉唐注疏的教条主义"闹革命".朱以《四书》暗地托梁换柱.陆便公然说"六经皆我注脚".在思想史上几乎是哥白尼式的转换.经过元代大变化到明代,王
周礼
作者:李鄂荣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冬官  官司  仆人  云者  地图  矿厂  周公旦  锡石  开采矿产 
描述:》一书既记载了周代的典章制度,百官职责,又记载了各种手工业技术规范.
周礼
作者:暂无 来源:农矿月刊 年份:192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
作者:廖奔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格模式  沈璟  万历  剧坛  个性解放  戏曲创作  论辅臣科臣疏  传奇作品 
描述: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廖奔16世纪中叶,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涌起,它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呼唤新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性格的诞生。这种叛离传统轨迹的观念道动,在一代剧作家的思维模式
对李清照《词论》批评晏、欧、苏三家的理解
作者:胡学琦  来源: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词论》  晏殊  欧阳修  苏轼  文学批评 
描述:本文分析了晏殊、欧阳修、苏轼三人不程度不等的“以诗为词”现象,论证李清照《词论》中“皆句读不葺之诗耳”是对晏、欧、苏三人的批评,从而否定有的研究者认为清照此语仅是对苏轼一人的批评的结论。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
作者:廖奔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历剧坛  徐渭  汤显祖  沈璟 
描述: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
唐宋儒学比较教育:以韩愈、柳宗元与王安石三家教育观为例
作者:姚振黎  来源:儒学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儒学  教育改革 
描述:方针,或有可供吾人今日教育改革之参考者。
误作萨都刺诗的陈孚诗
作者:段海蓉  来源:文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萨都刺    《诗渊》  七律  凤凰山  金山寺  诗歌 
描述:海(今属浙江)人。宋元易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