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析李渔的戏曲语言理论
作者:丁放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李渔  《牡丹亭》  《笠翁十种曲》  戏曲理论  《风筝误》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闲情偶寄》  宾白  戏曲创作 
描述:清代的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他编写的《风筝误》、《比目鱼》等剧本,称为《笠翁十种曲》,在当时的舞台上风靡一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里的词曲部、演习部
建立戏曲与电视的美满姻缘
作者:陈岗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中国电视  《牡丹亭》  姻缘  舞台表演  观众  演员表演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近景  审美意识 
描述:建立戏曲与电视的美满姻缘陈岗今年夏秋相交的时节,在美丽的风筝之城———潍坊举行了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戏曲电视剧(巨力杯)奖评奖活动。笔者作为评委之一,参与了评选活动的全过程。在从初评到定评
戏曲的老话题:生存还是毁灭
作者:陈培仲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曲  中国戏曲  民族文化  本世纪初  社会主义文化  封建意识  优秀传统  《牡丹亭》  《西厢记》  文化意蕴 
描述:戏曲的老话题:生存还是毁灭中国戏曲学院编审陈培仲正如灾难深重而又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一样,中国戏曲磕磕碰碰而又实实在在地走完了20世纪,即将跨入21世纪的门槛。孕育、成长和成熟于封建社会的古老的戏曲
戏曲理论家凌廷堪
作者:赵荫滨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凌廷堪  中国戏曲  《四库全书》  音乐理论  燕乐二十八调  清代中叶  徽州  发展史  《牡丹亭》 
描述:掉金银首饰供其读书,但由于积蓄日益耗尽,生活更为窘迫,廷堪只好辍学在家,不久去一家商店当“朝奉”,勉强维持生计。 廷堪有着强烈的上进心,不因环境困难而废读,而是一边做生意,一边攻研诗词文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里见到一本词综唐诗别裁集,爱如珍宝,带回家中日
戏曲舞美设计的联想——意象与意境
作者:周俊山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与意境  舞美设计  “意象”  戏曲演出  渗透反应  客观事物  典型形象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艺术家  《牡丹亭》 
描述:
略说清末民初的戏曲改革
作者:袁荻涌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改革  清末民初  文学革新运动  近代资产阶级  《新民丛报》  19世纪末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19世纪末,随着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的开展,戏剧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劫灰梦》传奇,提出法国的"福禄特尔,做了许多小说剧本,竟把一国人从睡梦中唤起来了"。他也要
戏曲唱词的力与美(续)
作者:金芝  来源:剧本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唱词  力与美  沈凤喜  刘铭传  黄梅戏  《马关条约》  人物性格  形式美  舞台艺术  黄山 
描述:戏曲唱词的力与美(续)
英语世界中国古代戏曲之传播
作者:黄鸣奋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古代戏曲  元杂剧  中国戏剧史  博士论文  关汉卿  西厢记  诸宫调  马致远  汤显祖 
描述: 本文从中国古代戏曲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
当行论:戏曲编剧艺术漫笔
作者:一峰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琵琶》  当行论  王世贞  《闲情偶寄》  《西厢》  文学性  戏曲语言  关汉卿  《牡丹亭》 
描述:当行论──戏曲编剧艺术漫笔北京/一峰平日观剧,每当发现那些最精彩的戏曲剧目的编剧,往往是谙熟戏曲艺术规律的人,不由得总要想到明臧晋叔在他选编的《元由选·序》中那段关于名家、行家的议论。他在这篇短文中
论汤显祖在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
作者:孙永和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汤显祖在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