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86)
报纸(657)
学位论文(203)
图书(152)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07)
地方文献 (106)
地方风物 (8)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08(421)
2005(275)
2003(255)
2002(236)
2001(236)
1998(194)
1986(163)
1985(130)
1983(107)
1982(79)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84)
语文教学与研究(71)
名作欣赏(67)
文史知识(5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1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5)
世界中学生文摘(4)
云梦学刊(3)
课外学习(2)
新闻界(1)
谈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的理解
作者:沈义芙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谈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的理解
痴人自有痴情在 醒醉昨梦前尘中——晏几道作鉴赏
作者:刘石 刘朋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痴人自有痴情在 醒醉昨梦前尘中——晏几道作鉴赏
吞山川之浩气 接生民之朴直——从苏轼的作看苏轼人格的魅力
作者:张海红  来源: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作品  人格    中国文化传统  人品文品  文学艺术  林语堂  王安石变法  鲜明个性  为人处世 
描述: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从二十一岁步入宦海,便一直在政治漩涡中起伏,但无论是沉是浮,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带罪贬谪,他为人处世、做人的本性却从不曾改变。那得意时的淡然,失意时的泰然;那从政之直,为人之真,如松山风月,高超淡远,虽一生坎坷,但人品文品却永远高风亮节。
思致融情传好句——论《珠玉》之情中有思
作者:唐红卫  来源: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思致  思致  理性  理性 
描述:作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理性诗人晏殊的《珠玉》具有明显的情中有思的特点——在中抒发情感时常常会不经意中比别人多了一份思致与理性,这一份思致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份理性则具体表现在对苦难的超脱。
欲将沉醉换悲凉:浅谈恋情与梦景交织的晏小山
作者:刘锋焘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晏几道  恋情    黄庭坚  相思  欧阳修  梦境  晏殊  自然 
描述:柳永,甚至晏殊、欧阳修等人为体或多或少地注入了新的内容。为什么晏几道独独仍自以体抒写恋情,而
怜我·宽我·悟我:冯、晏、欧三家对优患的不同超越方式
作者:严雷  来源:新长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超越方式  北宋前期  冯延巳  欧阳修  生活  宰相  晏殊  词人 
描述:冯延巳、晏殊、欧阳修同是生活在五代及北宋前期的词人,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相去不远。更为巧合的是他们都担当过同一职务——宰相。他们也有着同样爱好一以寄兴。身为宰相的他们,身兼要职,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责任
论宗室词人赵长卿俗创作因缘与承传变异:兼与柳永、黄庭坚俗
作者:何春环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长卿  赵长卿      创作因缘  创作因缘  承传变异  承传变异 
描述:,中国文学史自当为其确立一席应有的地位。
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看其诗的化:兼论晏殊诗词
作者:彭娟  来源:新闻天地(论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无题诗  诗的  “水远山长  音书难达”意象 
描述:表现突出。本文试图通过赏析这首诗浅析这一现象,并阐述水远山长、音书难达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文化意义。
人类灵魂的焦虑与挣扎——试论晏殊《珠玉》的生命意识
作者:田干生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  珠玉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描述:《珠玉》中绝大部分作品是晏殊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也是人类面临生死问题时灵魂焦虑与挣扎的真实记录。传统所谓“无病呻吟”、“耽于享乐”的评价是不符合《珠玉》的实际的。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兼论二人作中的生命意识
作者:李雷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纳兰性德  生命意识 
描述:学史上宋代词人晏几道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均属纯情词人,晏几道对纳兰性德的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文章比较了两位同人在身世、秉赋、个性、才情、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并探析了二人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