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答司马谏议》的反驳艺术
作者:孙福源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  王安石  反驳艺术  司马光  变法  演绎推理  大前提  罪状  反对者  名实 
描述:,严密地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大前提是:“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认为讨论任何事情都必须名实相符,名称和事实清楚了,天下的事理才能弄清楚。在确定了大前提之后,便针对
钱钟遣词法小窥
作者:伍立杨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  王安石  遣词  文学作品  词藻  文学批评  《归去来辞》  丰富想象  内容论  词汇 
描述:文学作品的词汇的讲究在鄙薄修辞的人看来是窄门小道,割裂形式内容论者更不把遣词造句放在眼里。文学界此类无知而发为高论者为其甚夥,不知凡几。实际上,古今一流作家无不重视词藻的运用,盖词藻的驱遣布设,词采的郁郁灿灿,乃是大家风范的一种表征,是一流作家丰富想象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答司马谏议》精讲导读
作者:魏忠道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导读  文言文  学习习惯  文言虚词  答司马谏议  作者  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 
描述:本文除个别比较生僻的字词外,其余的不少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对他们来说,已是粗知的。教学宜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旁启发、点拨;加强朗读练习、积累和巩固文言文的感性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钱钟小说里的几个故典
作者:王培军  来源:书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  小说  汪辟疆  陈三立  散原  围城  王安石  李商隐  元遗山  无资格 
描述:平日偶有所见,
论宋代制的文体形态和文学性
作者:徐海容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性  文体形态  宋代  王安石  欧阳修  应用公文  翰林学士  舍人  苏轼  白居易 
描述:制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公文,其代行皇命,相当权威。蔡邕《独断》卷上:"制者,王者之言,必为法制也。"两宋制文创作旺盛,据曾枣庄编《全宋文》所录,宋代作家撰写制文的篇数:王禹偁20,宋祁54,夏竦138,宋庠252,余
“推明上古之绝学”的东坡《传》
作者:舒大剛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朱熹  王安石  上古  宋代  晃公武  皋陶  三江  禹贡  南宋 
描述:(未完稿);苏轼撰有《易传》、《传》和《论语说》,苏辙撰有
王安石教育思想资料选注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科举考试制度  反变法  儒家教育  注释  大地主阶级  改良主义  临川  实用人才  历史进步性 
描述:才,对儒家的教育和旧的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废除了明经科,并用自己的观点解释诗、、周礼,撰成《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他倡导“学以致用”的新学风,主张向有实际经验的人学习,还创设了
王安石的《伤仲永》与金溪教育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伤仲永》与金溪教育
金石风 一脉相承--李瑞清、胡小石、游脉相承书法教育面面观
作者:傅爱国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金石  李瑞清  胡小石  游寿 
描述:尝试、被实施、被维护的历程,其教学性质和内容标志若我国书法教育从写字的实用立场向书法艺术性的转换;其承传单访单授的课余性,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私学的形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做
“壬人”“邪说”辩——重读《答司马谏议
作者:宫红英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  “壬人”  “邪说” 
描述: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自从明代《八大家文钞》入选以来,为以后各种选本推崇,建国后又是语文传统的教材。单就文体形式看,短小精悍,简意达,显示了王安石政论的特色。但从内容上,从哲学和其社会作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