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夜抒怀,遥寄愁思─—晏殊《蝶恋花》赏读
-
作者:王丽丹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抒情主人公 月夜 心上人 愁情 卧不安 《人间词话》 表现手法 王国维 间接表现
-
描述:月夜抒怀,遥寄愁思─—晏殊《蝶恋花》赏读
-
论晏殊思想性格中的儒释道结构特征
-
作者:王丽洁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面折庭争 中庸 无为 中道观
-
描述:晏殊在庭议党争盛行的北宋,既表现出不喜争斗喜调和、喜静不喜张扬的个性,但又不失积极进取,这是他按照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处政以无为和佛教中道观修习的结果。论文描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晏殊性格中结合的独特
-
说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词
-
作者:锺振振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晏殊 宋朝 词 文学评论
-
描述: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关于这首词,有两个需要探讨
-
品味流年的惆怅美——晏殊《浣溪沙》探美
-
作者:陈西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惆怅美
-
描述:晏殊的词作没有关乎国家兴亡的重大题材,没有慷慨激昂的豪情抒发,他的《珠玉词》闪耀出的是一种诗意的生命之光,是对人生价值进行“诗意”思考的艺术结晶。其为人称道的小令《浣溪沙》在平常的生活场景中,触发
-
试析晏殊、欧阳修抒怀词的中心意象
-
作者:周建梅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欧阳修 欧阳修 抒怀词 抒怀词 中心意象 中心意象 丧失 丧失
-
描述:晏殊和欧阳修抒怀词中多次出现"花"、"酒"、"歌"、"乐"的意象,以这些中心意象为切口,可以解读出其抒怀词中的"丧失"情结以及词人排遣丧失之痛的方法:在"酒乡"中忘却,在"歌乐"中重扬生命情致
-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赏析
-
作者:厚艳芬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思妇 西风 燕子 丈夫 长路 景物 赏析 作者 相思
-
描述: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关于这首词的题旨,有主离人念远的,有主
-
虽不作态 百媚俱生——晏殊《破阵子》赏析
-
作者:鞠党生 王亚玲 来源:学语文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虽不作态 百媚俱生——晏殊《破阵子》赏析
-
试论晏殊词的主体介入性与情感流向
-
作者:赵静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词 主体介入性 情感流向
-
描述:晏殊是唐五代词风向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关键性人物,他词作的主体介入性体现在词中描写对象的变化和士大夫情怀的介入,而他词作的情感流向在走花间词人的单向一维形式的同时还加入了他对感情的特别的节制。
-
试论晏殊词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
-
作者:许晓云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冯延巳 冯延巳 艳情词 艳情词 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 词境 词境
-
描述:由于创作目的和创作环境以及身份的相似,晏殊词某些方面继承了冯延巳词的创作方法。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性格,他们的词又呈现出不同的一面。本文将从艳情词、忧患意识、词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
燕子意象: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
-
作者:王欣星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燕子 燕子 意象 意象 生存反思 生存反思
-
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燕子是有着多重美好含义的象征。晏殊词素以圆润秀雅著称,他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的对人生、对生命的忧思,散发出淡淡的忧伤和惆怅,燕子意象成为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