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16)
期刊文章(399)
图书(6)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5)
地方文献 (37)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466)
2013(34)
2012(50)
2008(32)
2007(16)
2006(16)
2003(19)
2000(12)
1997(8)
1995(10)
按来源分组
上海蔬菜(2)
语文学刊(2)
武进日报(2)
科技日报(1)
高中生之友(1)
青年文学家(1)
中国海洋报(1)
蚌埠日报(1)
世界妇女博览(1)
西宁晚报(1)
王安石的青苗法并非“贷秋还”
作者:史言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中国历史  宋会要辑稿  历史文献  常平仓  纪事本末  文献通考  转运司  资治通鉴 
描述:食货四、《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十六、《文献通考》卷二十一市籴考二常平义仓租税、《宋史》卷一百七十六食货上四等历史文献,青苗法是在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颁布施行的,其具体办法,归纳起来是这样的: 1.以各地常平仓、广惠仓现有的一千五百万贯石粮米钱币,作为青苗本钱。各路由转运司、提刑司主管,并设常平官具体负责。各州“于通判募职官中选差一员主
试论谭元“批点《想当然》传奇”
作者:黄中模  来源: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元  戏剧观  反封建礼教  婚姻自主  汤显祖  临川派  文艺思想  剧中人物  个性解放  吴江派 
描述:谭元是竟陵派的倡导者之一;对明代后期的文学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他不只诗文创作有卓越成就,戏剧评论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最近有机会读到他的“批点《想当然》传奇”,对他的戏剧观有了一些认识,现特评介于后。
丽华和她的“鱼头皇”
作者:潘国钧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千岛湖  鱼头  楼外楼  百年老店  杭州  《牡丹亭》  胖头鱼  研制开发  创新精神  总经理 
描述:丽华和她的“鱼头皇”
眼空千里独立一时:渭人格论
作者:刘彦君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四声猿》  文长传》  袁宏道  《歌代啸》  《万历野获编》  《雌木兰》  墓志铭  《女状元》  人格理想 
描述:眼空千里独立一时──渭人格论刘彦君戏剧在明代的历程步履唯艰。此时的剧坛,日后无比璀璨的文人创作园地还象浓雾晨星一样寥落。一位戏剧家登临家乡的会稽山顶,面对气色远古,混沌未分的苍茫山峦,慨然仰叹,引
北宋诗人积用韵研究
作者:张令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韵》    欧阳修  《古汉语研究》  借韵  用韵研究  宋代福建  王安石  《全宋诗》  实际语音 
描述:北宋诗人积用韵研究张令吾1.1积(1028-1103),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著有《节孝集》30卷,《宋史》卷459有传。他的作品很有特色,苏轼称“其诗文则怪
芳作品·苏醒与歌唱(组诗)
作者:暂无 来源:诗刊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芳作品·苏醒与歌唱(组诗)
关于“深入生活”问题的讨论情况(霖恩等)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关于“深入生活”问题的讨论情况(霖恩等)
宣南詩社与林則
作者:楊国楨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宣南诗社  黄爵滋  魏源  帝国主义  道光  龚自珍  文学活动  汉学  嘉庆 
描述: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滋、
朔方教授与汤显祖研究
作者:苗庭芝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朔方  戏剧史论家  汤显祖  《晚明曲家年谱》  小说  《牡丹事》  生平事迹  沈璟  莎士比亚 
描述:)以及《牡丹亭校注》、《长生殿校注》等。《论汤显祖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获中国剧协第一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注:《论汤显祖及其他》一书所收主要论文后来均已编进《朔方集》。)
效钢——图书馆战线的一面旗帜
作者:杨慧漪  来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庐山  图书馆界  旅游图书馆  战线  伤残军人  小马  吴宗慈  生动感  书籍  期刊编辑 
描述: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年九月我们参加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期刊编辑会议来到了庐山,我带着对这位英雄的崇敬之情和渴望深求这位模范的崇高内心世界的愿望,特意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