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前赤壁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
作者:李厚肃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艺术特色 赤壁之战 苏轼 王安石变法 黄州 思想 代表作 散文 韩愈
-
描述:之战的赤壁在湖北嘉鱼县东北的长江南岸。苏轼写赋时,只是借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情。他曾多次游黄州赤壁,看到这里山川险要,雄据大江,因而豪性勃发,先后写了两
-
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综述
-
作者:刘新文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逻辑 周礼全 自然语言逻辑 形式逻辑 逻辑学家 思想 传播 应用问题 中国 先生
-
描述: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综述
-
龚廷贤医德思想述略
-
作者:卢风娥 姜亚洲 来源:中国社会医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医德观念 十六世纪 医家 万病回春 思想 寿世保元 名医 明代 流传
-
描述:龚廷贤,字土材,号云林,江西金溪人,生活于明嘉靖、隆庆至万历时期(十六世纪),明代著名医家。其父龚信亦为名医。廷贤随父学医,广投名师,刻苦钻研,在医学上造诣很深,著述甚多。流传与影响最大的是《万病回春》、《寿世保元》,这两本书取材广泛,选方切于实用,在国内及日本、朝鲜广泛流传。
-
南宋四洪的思想和学术进退:宋代士人的别一种思想和政治生态
-
作者:周膺 吴晶 来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士人 王安石变法 朱熹 洪迈 南宋 学术建树 思想 陆九渊 历史世界 洪皓
-
描述:却在种种进退之间实现本有的经略之志,并且较大程度地保全了自己;他们没有"中兴四将"那样的抗金作为,也不是"和议"派干将,但因时度势以"和战"两种策略应对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极可贵之处是始终秉持恒定的处世原则和价值标准,这就是孟子意义上的民本观念。
-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应是事物的矛盾运动
-
作者:林源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基本规律 研究对象 矛盾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思想 逻辑学
-
描述:说得很清楚:“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又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
-
徐渭、李贽、汤显祖、李渔乐舞思想述略
-
作者:于平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程朱理学 市民文化 都市经济 李渔 伦理观念 思想 艺术活动 宫廷 蓬勃发展
-
描述:宋、元以降,都市经济日益昌盛,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孔门乐教经程朱理学加以阐发,已成为一种封建的伦理观念;乐舞作为一种较为完全意义上的艺术活动,主要存活于“瓦舍”、“勾栏”。由民间步入宫廷的乐
-
论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及其意义:兼与刘大年同志商榷
-
作者:刘尊武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恩格斯 历史运动 历史发展规律 基本原理 个人意志 历史规律 思想 自己创造 布洛赫
-
描述: (一) 恩格斯在晚年关于唯物史观的通信中,在阐述人们怎样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历史运动的“合力”思想。他在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写下了发人深思的两段名言:“我们自己创造
-
论刘韵珂--兼评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和思想
-
作者:茅海建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鸦片战争 统治阶层 作用力 道光帝 思想 林则徐 英军 封建统治 裕谦 奕经
-
描述: 鸦片战争是一场“千年奇变”。在这一奇变中,各色人等,表现各异,又有其共同性。作为中国的封建统治阶层,尤其是督、抚以上大员,他们不尽相同的所作所为,对这次战争以及此后的历史演变有着决定意义的作用力。而这一阶层的共同性是什么,又如何表现出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以刘韵珂作为一个典型来
-
论美国新政“常平仓计划”受王安石经济思想的影响:兼与卜德先
-
作者:李超民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亨利A华莱士 常平仓 青苗法 “常平仓计划”
-
描述:通过史实的发掘和比较发现 ,大萧条期间华莱士执行的“常平仓计划”的思想原型是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和市易法 ,当时的商品信贷公司和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就是根据青苗法和市易法建立的。由此证明 ,卜德
-
为吏者之吏德、吏才--从《王荆公文集》看王安石的吏治思想
-
作者:赵慧文 来源: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荆公文集》 王安石 吏治思想 改革 北宋
-
描述:为吏者之吏德、吏才--从《王荆公文集》看王安石的吏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