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9)
报纸(42)
学位论文(17)
会议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8)
地方文献 (10)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33)
2010(15)
2009(17)
2008(19)
2007(17)
2002(4)
2000(4)
1996(8)
1986(6)
1985(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
国学(1)
福建史志(1)
同舟共进(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1)
电影评介(1)
语文知识(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
昆明大学学报(1)
甘肃高师学报(1)
真善相融的规讽性审美原则——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的审美特色
作者:陈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  政治讽刺  讽刺诗  诗经  审美原则  王安石  我国古代  审美主体  相融  思想影响 
描述:中的真与善的相融,既是审美主体审视审美客体的基本原则,也是调整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使审美客体更好地为审美主体服务的指导思想。真与善在政治讽刺诗创作中,一方面,表现为“情景合一”;另一方面,这种情
省会各界举行春节军民联欢大会,省委书记周礼和湖南军区政治
作者:暂无 来源:新湖南报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省会各界举行春节军民联欢大会,省委书记周礼和湖南军区政治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作者:张文显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  法律体系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权力  独立的法律部门  政治主体  政治关系  国家权力  政治行为 
描述: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认真对待。因而,为了建立民主政治法律体系,以有效地保障、引导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政治法是否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作出充分的论证。
杰出的政治变革家吕惠卿--王安石变法的副帅
作者:吕荣哲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惠卿  王安石变法  政治变革  《宋史》  司马光  青苗法  《纲鉴易知录》  《续资治通鉴》  熙宁  神宗 
描述:能用者,独惠卿而已。”①吕惠卿的学识渊博,欧阳修谓其材识明敏,“学者罕能及”②。当时龙图阁大学士沈 谓其“明习世务,可施有政,为朝廷之用。”③吕惠卿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他“诚文学辨慧”④。当时人们称“安石为孔子,惠卿为颜子”⑤。宋神家则把王安石称为“今之古人”,把吕惠卿称为今之“贤人”⑥。他一生著述很多,不下二、三百卷。据《吕氏家谱》记载,有《孝经传》一卷、《论语义》十卷、《道德经注》(《即老子道德经传》)四卷、《庄子解》(即《庄子义》,十卷、《新史吏部式》二卷、《县法》十卷、《文集》一百卷、《奏议》七十卷、《建安茶用记》二卷、《弓试》一卷。可惜的是,其著作绝大部分为保守派所毁,现幸存无多。吕惠卿是一位与王安石接踵而起的奇才,他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⑦。故而成为王安石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副帅。矢志刷...
染乎世情,系乎时序-宋代诗文革新与政治革新成败探因
作者:王瀚秋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文革新运动  政治革新  宋代  庆历新政  社会条件  熙宁变法  时序  王安石  西昆体  文学创作 
描述:“熙宁变法”等政治革新运动。诚然,这些政治革新在当时曾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
论汤显祖早期的政治倾向——以《紫箫记》、《紫钗记》为例
作者:朱仰东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紫箫记》  《紫箫记》  《紫钗记》  《紫钗记》  政治寓意  政治寓意 
描述:《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
新视野下的中国中古政治史研究——《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述评
作者:张燕波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中古政治史  历史研究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书评  黄永年 
描述:新视野下的中国中古政治史研究——《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述评
拆了门槛便无内无外:在政治、思想与社会史之间:读余英时先生
作者:葛兆光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英时  朱熹  士大夫  王安石  历史世界  哲学史家  政治史  理学家  刘述先  宋代理学 
描述:在哲学史或思想史研究中,朱熹从来都是一个中心人物,钱穆、陈荣捷、狄百瑞等前辈学者之外,刘述先、张立文、金舂峰、陈来和束景南等当代学人也有相当精细的研究,从生平到交往,从思想到文献,几乎没有一处不被反复爬梳。在这些目光炯炯的学者密集爬梳之后,难道还能另辟蹊
南宋台谏取代执政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为线索的考察
作者:董文静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谏  执政  君相关系  董德元  政治模式  秦桧 
描述:台谏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南宋时期台谏群体的考察,可看到南宋时期执政免,即以台谏代之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形成背后,是两宋宰执群体来源的变异,以及南宋时期台谏文书制度的变化。这对于南宋出现的权相政治
南宋四洪的思想和学术进退:宋代士人的别一种思想和政治生态
作者:周膺 吴晶  来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士人  王安石变法  朱熹  洪迈  南宋  学术建树  思想  陆九渊  历史世界  洪皓 
描述:却在种种进退之间实现本有的经略之志,并且较大程度地保全了自己;他们没有"中兴四将"那样的抗金作为,也不是"和议"派干将,但因时度势以"和战"两种策略应对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极可贵之处是始终秉持恒定的处世原则和价值标准,这就是孟子意义上的民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