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汤显祖的尺牍看他的儒家风范
-
作者:赵延花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尺牍 尺牍 儒家风范 儒家风范
-
描述:得称道的儒家风范。
-
试谈儒家怎样改造周礼
-
作者:彭刚 朱晓红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当时的西周统治服务。
-
此陆非彼陆
-
作者:陈军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历史》 陆九渊 人教版 发明人 教材
-
描述: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三课《宋明理学》《资料回放》说:“鹩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来之教人为支离
-
陆九渊哲学和贝克莱哲学的区别
-
作者:董根洪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陆九渊哲学和贝克莱哲学的区别
-
赋、比、兴本义新解
-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实际需要 毛诗序 左传 春秋 周礼 新解 解说 用法 解释
-
描述:诗有赋、比、兴之说,见于《周礼》、《毛诗序》;其后文人、学者纷纷解说,莫衷一是。周刚《春秋赋诗与赋比兴本义》一文提出:历来对赋、比、兴的诸多解释,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阐发的,并非本义;《左传
-
盛世文化兴
-
作者:张薇 来源:贵阳文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匡胤 宋朝 文化 王安石 北宋 熙宁变法 苏东坡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历史典故
-
描述:有宋一朝,奇特之处比比皆是,不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宫闱秘事广为流传,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熙宁变法、花石纲、靖康耻、泥马渡康王等历史典故也为后人
-
古代诗歌运用“比、兴”的特点及其发展
-
作者:陈祥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朱熹 统治阶级 毛传 古代诗歌 领袖 孔颖达 王安石 发展情况 形象思维
-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
-
北宋道士陈景元的人性论及其历史意义
-
作者:尹志华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道士 陈景元 人性论 董仲舒 儒家学说
-
描述:北宋道士陈景元的人性论及其历史意义
-
《牡丹亭》与宗教智慧
-
作者:郑传寅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佛教 佛教 道教 道教 叙事学 叙事学
-
描述:人欲的主观意图之间构成一种相反相成的契合,正是这种契合使《牡丹亭》中的至情有了超越生死、感人肺腑的艺术张力。
-
李觏功利主义思想简论
-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 易 易 佛教 佛教
-
描述:李觏是中国十一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他倡导功利,主张改革、发展社会生产以实现富国强兵,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