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经典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读经  宋神宗时期  自我激励  改革者  宋史 
描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感悟: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这著名的“三不足”论断。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红色经典”改编应是经典再生
作者:曾祥书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红色经典”改编应是经典再生
诚信,从哪里打造
作者:晓阳  来源:四川省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诚信”  指鹿为马  《说文解字》  “诚信危机”  做官之道  社会动因  说假话  王安石诗  诚信意识  社会公器 
描述:蒙拐骗,指鹿为马,谎言流行,尔
经典中的“才子佳人”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佳人  爱情故事  《牡丹亭》  《西厢记》  《红楼梦》  爱情模式  代表作品  艳曲 
描述:提到传统爱情故事,大家都会想到“才子佳人”的组合。他们是如何成为经典爱情模式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就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节,小说中黛玉对《西厢记》《牡丹亭》的曲词就着实品味
经典躺着读
作者:谢晨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诺贝尔文学奖  《围城》  文化消费  《诗经》  纪念碑  大题小作  文学史  中国经典  战兢兢 
描述:经典躺着读谢晨诺贝尔文学奖的十四位终身评委们,一年一度地定时定量地向我们推荐一位上榜明星。某些时候,他们也挑中了一些真正的不朽者。但经典并不是这样选举出来的,经典的筛选要复杂得多。经过无数双眼睛无数
“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
作者:陈立胜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儒学  前理解  意义空间  王阳明  生存论  西方诠释学  考察工作  经典文本  陆九渊 
描述:三项。“我们”把“儒学经典的诠释者”是如何诠释“儒学经典”的作为“专题”的研究对象,进行所谓“第二序”的考察工作,并以期建立某种儒家诠释学之类的东西。然而,任何一种“专题的”诠释与研究皆是
国学经典介绍 三字经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读与写(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字经  千字文  蒙学教材  元明清  千家诗  百家姓  王应麟  代表性  清末  宋儒 
描述:在古代童蒙读物中,有这样的说法"三百千千",即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三字经》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相传为宋儒王应麟所作,书中有关元明清部分为后人所加。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清末明初。
经典躺着读
作者:暂无 来源:视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可比性  汤显祖  并置 
描述:汤显祖的诞生,比莎士比亚早14年,逝世,比莎士比亚晚一年。将汤氏与莎氏并置在一起议论,是一道让人激动不已的话题。我能够按捺得住,忍痛绕开这个快乐的题目,是因为在这两位巨匠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之间犹疑不定,单是爱情一项,他们二位所面对的材料就何等异样呵。
神奇赣鄱 铸就经典
作者:郭晶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激光  观众席  舞台效果  洪水  歌舞  牡丹亭  舞台表演  历史  声效  江西 
描述:这是一次豪华的文化盛宴,这是一次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当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缓缓而出的是一个雄伟的巨人,他,高举利斧,用力劈下,轰……一对娇媚的"人儿"从石中蹦出,那是"章"与"贡"啊,"他们"合流而成"赣",那雄伟的巨人就是传说中的"赣巨人"。他,为我们拉开
新编剧目呼唤经典唱段
作者:潘讯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节  剧目  传统经典  唱段  梅兰芳  中国戏曲艺术  新编  戏曲观众  牡丹亭  思考与启示 
描述: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全国17个剧种、三十余台大戏轮番上演,争奇斗艳,盛况空前。在喧闹退歇、曲终人散之后,戏剧节也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与启示。纵观本届戏剧节参演剧目,不计话剧,就戏曲而论,有传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