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觏的经学初探提要(兼评拙著〈李泰伯的礼论评论〉)
-
作者:金中枢 来源:成功大学历史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李觏的经学初探提要(兼评拙著〈李泰伯的礼论评论〉)
-
戏剧文学中哲学根柢的确立
-
作者:章诒和 来源:剧本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学 哲学命题 自我意识 戏剧创作 根柢 生命意识 哲学思考 哲学意识 汤显祖 剧作家
-
描述:戏剧文学中哲学根柢的确立章诒和这个题目,对戏剧创作可能算是新议,但它对于文学创作,却是旧事。记得一位青年学者在其研究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的专著里,就小说对哲学根柢的寻求,做过系统的论述。戏剧比文学慢了
-
滑稽谲谏——论传统戏剧精神
-
作者:徐建融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艺术 传统戏剧 文人士大夫 戏剧精神 道统 儒学思想 社会人生 汤显祖 生活真实 艺术形式
-
描述:的,有出于宋金杂剧的,也有出于宋元话本的……戏文的取材既如此之广,其所摹写的社会人生内容的丰富多彩,自不难想见。戏文之外,元代杂剧见于记载的更多,达560余本。《太和正音谱》卷首《杂剧十二科》分为:神仙道化、隐居乐道、披袍秉笏、忠臣烈士、孝义廉节、叱奸骂谗、逐臣孤子、拨刀赶棒、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烟花粉黛、神头鬼面。它的分类虽不甚精确,但杂剧反映社会人
-
庆世博中日戏剧大师汇演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剧 大师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演出剧目 《贵妃醉酒》 2010年 《杨贵妃》
-
描述:杨贵妃》,梅葆玖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关根祥六、祥人、祥丸主演的三代能《舟弁庆》,
-
从《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戏剧冲突
-
作者:乔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发展 发展 结局 结局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
-
描述:通过对《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冲突的比较,揭示出戏剧冲突产生、发展和结局与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关系问题。
-
从戏剧形象解构《牡丹亭》的“立言神指”
-
作者:马济萍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理念 至情理念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
描述:足现实,借剧中人物寄托自己文治武功的政治理想,并对封建科举制度予以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作者通过《牡丹亭》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
《牡丹亭》英译本的比较评析:兼谈戏剧翻译
-
作者:李晓静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译文比较评析 译文比较评析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
描述:戏剧的特点决定了戏剧翻译不同与其他文学作品,译者除了忠实于原剧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戏剧翻译的特殊规律,即不仅供人阅读,更要为演出服务。古典戏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比较评析中外三位译者
-
论《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西古典戏剧之异同
-
作者:周梦琳 沈建彤 石毅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西古典戏剧之异同
-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
描述:的典型写照,其中之“至情”即后来刘蕺山总结之“纯情”,这表明了当时以泰州学派为主的儒家“化情归性”的思想倾向.因此此“即情即性”之至情具有某种超越性,它既不是唯情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而是和泰州派追求的仁与乐、道德和艺术高度统一的精神密切相关.
-
再谈戏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从众随俗
-
作者:陈多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众随俗 戏剧艺术 生命力 情感共鸣 教化作用 传统戏剧 观众 交会点 理性反思 《牡丹亭》
-
描述:审美和娱乐二者的界限,只是突出强调戏剧的商品性、娱乐性、可看性这一面,而忽略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