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汝芳人本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
-
作者:沈玲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人本主义 存在 自由 审美
-
描述:悦的存在。罗汝芳要求人们将自身活动同自然和生命的自觉发展相联,在日用之中、在生活之中完成道,让平静心灵和自然本性的自足完善代替求富求仕成为人生最高的追求,这样的生活是审美的生活,人的存在都是自由的存在,也是审美的存在。
-
意会汤清远,言传李笠翁:关于古典戏曲创作论的思考
-
作者:安葵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论 古典戏曲 汤显祖 李渔 意会 作品 戏剧家 中国戏剧 学术研讨活动
-
描述:但他在戏曲理论方面,因为没有系统著作留下,所以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而李渔呢,也有“十种曲”传世,李渔自己说,他的《风筝误》
-
汤显祖和杜丽娘——兼论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人格倒错现象
-
作者:徐保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知识分子 女性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爱情心理 表现能力 青年女性 中国传统 思想情感
-
描述: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杜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呢?假如回答是——正如我在上述同一篇文章中所指出过的——这是对屈原的"香草美人之思"的艺术手法的借鉴,那
-
中国戏剧艺术研究的资料宝库--《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序
-
作者:敏泽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古代文学理论 序跋 研究工作 资料基础 戏曲文学 汇编 戏剧艺术 人物塑造 汤显祖
-
描述:理,这方面的意义更是不能低估的。
-
乡民口语和古典文学语言的重塑--刘绍棠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
-
作者:峻冰 来源: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语言 刘绍棠 说语言艺术 乡土小说 小说语言 口语 作家 小说形式 古典诗词 双重性
-
描述:作过程中不可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当然,鉴于小说自身存在类的差异、作家有艺术造诣的高低以及小说创作实践的具体多样,在这一问题的处理
-
一题共作 品第高下——漫谈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之六)
-
作者:徐应佩 周溶泉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慈恩寺 历史人物 唐人 古典诗词 阅读欣赏 古人 虞舜 胡应麟 杜甫 黄河
-
描述:场。”(《诗薮》)这就是说,他们于写成之时也便相互较短论长了。因为古人权衡优劣时,都受其社会观、艺术观的局限,往往斤两不准,高下难分。我们认为品
-
集古典建筑艺术 融当代先进科学:敦化市正觉寺工程设计
-
作者:吕宝成 来源:吉林建筑设计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集古典建筑艺术 融当代先进科学:敦化市正觉寺工程设计
-
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
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
作者:茅廉涛 邱兵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上海市 上海市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
描述: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