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革新与守旧的论战: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官僚地主 北宋初期 大地主阶级 儒法 政治主张 儒家 阶级矛盾
-
描述:北宋杰出的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王安石,尊法反儒,革新政治,在儒法斗争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在反对顽固派斗争中写下的一篇战斗檄文。王安石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早年丧父,
-
苏轼“以诗为词”新探
-
作者:徐安琪 来源:词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性 王安石 黄州 密州 词学思想 柳永 苏轼 浣溪沙 重要内容 儒家
-
描述:宋代词学思想经过百余年的涵蕴和发展,在神宗、哲宗朝(一○六八—一一○○)步人了成熟时期。由于词体音乐文学的属性与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关于词体的特性必然成为词学思想史的重要议题。熙宁年间崛起的苏轼,成为文坛之盟主,他的『以诗焉洞』即词学体性论的重要内容,是当时词坛关注的热
-
《周礼》“六诗”与周代的乐教传统
-
作者:杨朝明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教 周礼 六诗 周代 孔子删诗 诗三百 儒家 传统 乐德 诗经研究
-
描述:礼》"六诗"与《诗
-
中国古典法学的一些现实意义
-
作者:孙晓楼 来源:法学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背景 儒家 政治思想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圣人 史学家 荀子 执行法律 管仲
-
描述:这一分珍
-
亘古激荡的临川文化精神之流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亘古激荡的临川文化精神之流
-
德艺双馨,光彩照人:浅谈学习舒同的精神
-
作者:王继营 来源:中国书画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书法 书法 中国 中国 现代 现代
-
描述:德艺双馨,光彩照人:浅谈学习舒同的精神
-
从《牡丹亭》看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
作者:李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范式 悲剧范式 团圆之趣 团圆之趣 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
-
描述:本文试图以中国古典悲剧的经典剧目<牡丹亭>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的以团圆之趣为特色的悲剧范式及其掩映下的悲剧内涵,并进一步讨论以对正义和善的道德褒扬为旨归的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
描述:的典型写照,其中之“至情”即后来刘蕺山总结之“纯情”,这表明了当时以泰州学派为主的儒家“化情归性”的思想倾向.因此此“即情即性”之至情具有某种超越性,它既不是唯情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而是和泰州派
-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谈
-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
-
陆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陆九渊]
-
作者:艾幼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
描述:陆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陆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