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3)
报纸(56)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5)
地方文献 (15)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13)
2012(22)
2010(16)
2008(7)
2000(10)
1995(12)
1993(12)
1992(8)
1988(8)
1986(10)
按来源分组
当代文坛(5)
中国档案(3)
学生·家长·社会(上)(1)
文艺人才(1)
天天新报(1)
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1)
小说评论(1)
作文周刊(初一版)(1)
新闻爱好者(1)
前线(1)
《啼笑因缘》三题
作者:袁连英 甘久生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三题  长篇小说  张恨水  电视剧  电视台  观众  作家  作品  沈凤喜 
描述: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拍成电视剧后,各地电视台争相播映,反响很大。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与作者、作品有关的问题。下面的几则趣谈,也许能回答观众的问题。
找出最合适的那个字——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8册课文《推
作者:王静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形容词  苏教版  福楼拜  莫泊桑  句子  作家  王安石  文学发展  法国 
描述:找出最合适的那个字——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8册课文《推
大力促进艺术创新
作者:暂无 来源:朔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新  反传统  革命精神  刘绍棠  作家  毛泽东思想  唯物辩证法  庸俗进化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艾滋病 
描述:好的。著名作家刘绍棠讲过:“艾滋病是
幸福少年方仲永
作者:龙勋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青少年  幸福  天才  现代社会  同学  媒体  作家  需求  开发利用 
描述:幸福少年方仲永
文海浮沉近一生
作者:毛志成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初中生  学习成绩  必然性  原因  人为因素  小农意识  刘绍棠  语言  作家 
描述: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与文学结缘总是有"偶然"原因的。有时,近于宿命,粗看上去很像是由瞬间之"因"演变出的"果"。但后来一想,那样的事又带有极强的必然性,人为因素占了一大半。例如:半个世纪前,我十二岁时还是初中生。喜
论汤显祖的二重文学观
作者:饶龙隼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重文  奇奇  作家  卢生  《邯郸记》  现实斗争  艺术境界  杜丽娘  《南柯记》 
描述: 汤显祖的文艺思想,如果以1598年他挂冠闲居、创作完《牡丹亭》并岁末名僧达观来访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不符合汤显祖文艺思想的实际情况。他论文学的言论大多数发于归田之后,呈现两种倾向:一是主张文学向外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它以标举“情在理亡”,表现世俗之情和创造“怪怪奇奇”
谦谦雅士 终成大器 记著名作家陈玉谦
作者:吴宝三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作家  报告文学  文学创作  代表大会  齐齐哈尔  陈先生  刘绍棠  长篇小说  创作历程 
描述:先生,何以不署真名?
刘绍棠在我梦中
作者:王予民  来源: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集  刘绍棠  报纸  老师  创作  少年  作家  游国恩  小学  北京 
描述:绍棠兄,你到哪里去了?几次梦见你,好像还是1987年初次相见的样子:体格魁梧,性情豁达,快语诙言,谈笑风生。对你,我真是慕名太久,相见太晚呀!上世纪50年代初,你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时,就发表了成名作《青枝绿叶》。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不久,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姓崔,才从师
文学不应是这样的“人学”
作者:张海志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垃圾桶  人学  当代文坛  作家  无名  中国当代文学  师承关系  文明进步  北京文学 
描述:我们一边慨叹着没有新秀接文学的班,一边把没有细品,甚至是没有细看,更甚至连看都没有看的新秀文章扔进了垃圾桶。这样的垃圾桶里装着多少个未来的作家呢?一个又一个执著的无名小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惨烈
哲理与文学交融,宏观和微观统一——关于杨炳忠的文学评论
作者:吴毅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作品  文学评论  邓小平文艺思想  文艺评论家  壮族文学  作家  蓝怀昌  广西  当代文学研究 
描述:和研究,他的每一项成果,每一次收获,都是在十分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应了人们熟谙的两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和“一分耕耘,一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