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77)
报纸(2024)
学位论文(117)
图书(63)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09)
历史名人 (897)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3)
2013(330)
2012(581)
2011(439)
2010(477)
2009(432)
2008(479)
2007(305)
1987(24)
1981(28)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报(62)
光明日报(32)
文化交流(13)
艺术教育(10)
新华航空(7)
商业文化(3)
世界遗产(3)
烹调知识(1)
瞭望东方周刊(1)
中国盐业(1)
牡丹亭:从“至情版”到“青春版”:一部昆曲经典的建构、重构
作者:宋俊华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版  青春版  建构  重构  解读 
描述:的大旗;而昆曲情结、文化复兴的使命感与文化遗产与文化经济的时代潮流相呼应,则使白先勇用青春来感召观众。在经典热的今天,梳理《牡丹亭》经典的建构、重构与解读的过程,反思文人如何用自己的理念来塑造经典
昆曲曲律与《牡丹亭》之《惊梦》曲词英译
作者:吉灵娟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曲律  曲律  英诗格律  英诗格律  曲词英译  曲词英译 
描述:文章以《惊梦》曲词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尽管昆曲曲词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词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词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部分曲词自译版本中得以体现与检验。
穿越生死的深情和妙赏:浅谈《牡丹亭》的美学体现
作者:卢卓元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深情  深情  妙赏  妙赏 
描述:牡丹亭》就像春天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永葆青春。从她产生的那天起,研究她的论文浩如烟海,但鲜有从美学角度去研究。从美学命题中的深情和妙赏角度探讨了《牡丹亭》之魅力。
冷遇的宿命:论《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
作者:田雯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接受与传播  接受与传播 
描述:牡丹亭柳梦梅这一形象虽然承担着爱情男主人公的角色,但是对他的研究却甚少,并且存在诸多非议,较之于杜丽娘在戏曲史和文学史的地位相差甚远。本文试图从汤显祖的创作思想与《牡丹亭》的接受和传播这两方面
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看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大视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  元明清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描述: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觉醒。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人(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
情的堅持-談青春版《牡丹亭》的整編
作者:華瑋  来源:臺灣戲專學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崑曲  崑曲  整編劇  整編劇 
描述:種新的生命。依照這樣的理念,第二章作者解讀牡丹亭的原著精神,指出整編的前提是一定要緊扣原著所要表達的人間「至情」。第三章則綜合了此次青春版〈牡丹亭〉的整編原則:(1)為了完整呈現,還魂後到大團圓的部份
牡丹亭》與《長生殿》密碼試探
作者:林宗毅  来源:戲曲研究通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與《長生殿》密碼試探
生死不渝的奇幻爱情:用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分析《牡丹亭
作者:冯程程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行为者  行为者  杜丽娘  杜丽娘  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 
描述:通过使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分析《牡丹亭》,我们总结出故事情节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中看出各个矛盾势力之间的冲突,以及各个势力背后具有的深层内涵。通过对人物行动元的归类,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见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白先勇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昆曲  白先勇  白先勇  新美学  新美学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观众  观众  老化  老化  校园  校园 
描述:一.昆曲进校园:从演出到开设课程 推广昆曲很重要的步骤是昆曲走进校园,我认为如果一门表演艺术没有年轻的观众,它不会有生命力的,会越演越老化下去。年轻观众非常重要,现在昆曲的危机不仅是表演老化.而且观众电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