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作者:孙武军 刘禹锡  来源:少年文艺(写作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梧桐  李商隐  郑思肖  欧阳修  湘夫人  九歌  串香  诗情  屈原  晏殊 
描述:
纳兰
作者:暂无 来源:青少年日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  纳兰容若  晏几道  细读  人生  柳永  流转  开花  唇齿  蛰伏 
描述:1月25日晴细读纳兰会发现,豪放是外在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家的名字少有不好的,像晏几道、柳永、秦少游,但好似"纳兰容若"这样的又有几人?"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的好词,唇齿之间
论》在学理论上的贡献
作者:傅淑芳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时期  北宋王朝  发展史  李清照  王安石  宋代社会  士大夫  北宋末年  教坊  学理论 
描述:》还就的创作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具体意见。
“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背景知识  备课参考  小学  语文  北宋 
描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北宋初期做过宰相的词人晏殊写的《浣溪沙》一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并不是晏殊所作,而是他的朋友王琪所作。
略谈王安石的文学创作
作者:钟尚钧  来源:阿坝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创业  中国  北宋  散文  诗歌  杂文   
描述:略谈王安石的文学创作
未能报国惭书剑——漫话苏轼的人生观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王又村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黄州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  人生观  《庄子》  拍岸  吞吴  王安石  神宗 
描述:“未能报国惭书剑”这句诗,是苏轼初入仕途,在凤翔任判官时写的。这时,他才二十多岁。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已四十开外了,而且经过了不堪回首的人世沧桑。但中,豪气不减当年,仍然洋溢着“书剑报国
似是一种失败的心理(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与刘乃
作者:段国超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北宋王朝  大地主阶级  宋神宗  赤壁怀古  苏轼  政治主张  政治势力  贵族 
描述:。看了刘乃昌同志《横槊
吟咏英豪业绩 悲叹苦短人生——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杨毅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怀古  苏东坡  人生  苏轼  风流人物  业绩  赤壁之战  长时间  王安石  变法派 
描述: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做过几任高官,但为期都很短暂。在政治上,他属保守派,为王安石等变法派所不喜,因而长时间贬居外地。
从东坡中的“梦”看其的风格
作者:顾全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苏东坡  东坡  东京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豪放派  风格  苏轼  豪放 
描述:他跌进了人生的低谷,先坐牢,而后发落到黄州。这就使他心态失去了平衡,长期处
北宋婉约的创作思想和李清照的《论》
作者:顾易生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婉约    创作思想  晏几道  北宋末年  秦观  宋词  欧阳修  苏轼 
描述:婉约。最近又开展了有关讨论。现在试图从当时的学观念进行探索,提供一点浅陋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