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71)
报纸(136)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6)
地方文献 (137)
非遗保护 (15)
宗教集要 (11)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70)
2013(35)
2011(56)
2010(43)
2009(42)
2008(36)
2006(31)
2000(16)
1994(11)
1988(5)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5)
葫芦岛日报(2)
镇江日报(2)
中国建材(2)
视野(1)
好家长(1)
老年人(1)
广西日报(1)
现代班组(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
从余秋雨散文散文发展
作者:宫照敏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文学分类  “文章”  《周礼》  “文”  文采  记载  诗歌 
描述: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散文是文学四体之一,除了另外三种文体,其余的都可算是散文。
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西戏剧差异
作者:祁杰夫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戏剧 
描述: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中西戏剧各自的精彩。
从《牡丹亭·惊梦》汤显祖对情的肯定
作者:杨丽宏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思想核心   
描述: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思想上受王学左派影响极深,崇尚个性解放,反对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牡丹亭》是最能体现汤显祖思想的剧本,其中“惊梦”又是最能表现《牡丹亭》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一出。
从《小山词》晏几道的书信情结
作者:邬宗玲 姚苏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书信  情结  感伤 
描述:晏几道是一位书信情结非常浓厚的人。这些关于书信的词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盼信未得的痛苦心情;第二是感叹对方书信稀少或者是情浅;第三是写信欲寄相思,却多是愁怨;第四是书信虽写却难以传递的痛苦。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些有关书信的词作,都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感伤情绪,几乎没有一首书信词让人体验到快乐。
从周与秦之礼法中国传统“法治”,中国传统社会礼法之“治”
作者:赵薇  来源: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法家  秦始皇  法治  法治主义 
描述:,是律,亦是礼,是德,是一个包罗甚广的综合,笔者回顾西周始至秦始皇时期法的发展历程,试论述中国传统特色的"法治"。
此石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 奇石收藏漫谈
作者:石林  来源:卓越理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奇石收藏  民族文化传统  商品交换  苏东坡  金山寺 
描述:此石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 奇石收藏漫谈
美国爱人“金山寺”六十万吓退李金鸿
作者:暂无 来源:风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美国爱人“金山寺”六十万吓退李金鸿
李丽母女响排“金山寺”(附图)
作者:雪莱  来源:上海游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丽母女响排“金山寺”(附图)
从南丰傩舞民间传统傩面具的创作
作者:曾群浪 王春阳 李雪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丰  傩面具  创作 
描述:南丰傩面具角色众多,数量庞大,本文从创作和制作的角度分析南丰傩面具的特点和规律。
从《风流梦》眉批其《牡丹亭》底本及曲律问题
作者:霍建瑜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流梦》  《风流梦》  眉批  眉批  《牡丹亭》  《牡丹亭》  底本  底本  曲律  曲律 
描述:本,而经过考查却恰恰相反,是冯本参考采纳了当时的演出本.<牡丹亭>演出本,基本上仍是沿用了汤显祖原创曲词,这说明沈璟等戏曲家强调的<牡丹亭>不合律,并非实际上的难以演唱,而由是否合律所引起的汤沈之争,其实是由于二者对于曲律问题所持的标准、尺度不同而造成的.冯梦龙的曲律主张贯穿于其<牡丹亭>改编实践中,他的曲律主张是汤沈之争背景下,一种既重曲律又重文辞、两兼其美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