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第三“性”——漫话女小生
-
作者:岳美缇 徐城北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话剧 柳梦梅 汤显祖 扮演者 昆曲 杜丽娘 舞台 梅兰芳 寻梦 观众
-
描述:《游园
-
译文·异文·易文:翻译行为的第三个度向
-
作者:褚孝泉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译入语 译入语 媒介 媒介 翻译目的 翻译目的 语言改造 语言改造
-
描述:们就不能不承认,无论是现代汉语政治话语的形成还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演化都受到了翻译文本的深刻影响。
-
令山西高院首检(呈请假释第一监狱监犯武家小孙吉堂王得俊杜海
-
作者:暂无 来源:司法行政公报 年份:193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令山西高院首检(呈请假释第一监狱监犯武家小孙吉堂王得俊杜海
-
国民政府令一件(为明令嘉奖刘衡戴王思怙戴董淑敏俞福谦等捐资
-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部公报 年份:193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国民政府令一件(为明令嘉奖刘衡戴王思怙戴董淑敏俞福谦等捐资
-
古代诗歌运用“比、兴”的特点及其发展
-
作者:陈祥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朱熹 统治阶级 毛传 古代诗歌 领袖 孔颖达 王安石 发展情况 形象思维
-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
-
赋、比、兴本义新解
-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实际需要 毛诗序 左传 春秋 周礼 新解 解说 用法 解释
-
描述:诗有赋、比、兴之说,见于《周礼》、《毛诗序》;其后文人、学者纷纷解说,莫衷一是。周刚《春秋赋诗与赋比兴本义》一文提出:历来对赋、比、兴的诸多解释,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阐发的,并非本义;《左传
-
盛世文化兴
-
作者:张薇 来源:贵阳文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匡胤 宋朝 文化 王安石 北宋 熙宁变法 苏东坡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历史典故
-
描述:有宋一朝,奇特之处比比皆是,不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宫闱秘事广为流传,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熙宁变法、花石纲、靖康耻、泥马渡康王等历史典故也为后人
-
势和意厚 正气凛然—舒同书法简析
-
作者:此夫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势和意厚 正气凛然—舒同书法简析
-
“厚黑教主”李宗吾的晚年生涯
-
作者:陈思逊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主 晚年 编审委员会 四川省 陆象山 韩昌黎 王阳明 年龄
-
描述:“厚黑教主”——一代奇人李宗吾,混迹官场20余年,遍尝各种酸甜苦辣,看穿世态、明察现实。世人言:“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厚黑学’不误人”,如今他长眠于杂草凄凄的荒野之中,只有《厚黑学
-
秦穆公“厚币迎蹇叔”之“币”非货币辨
-
作者:陆荣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穆公 货币 流通手段 史记 本纪 周礼 礼物 大夫 农产品 作为
-
描述:《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着一件事,“五羖大夫”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荐了一个“贤”人,名叫蹇叔。而思贤若渴的秦穆公马上便“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林剑鸣先生在颇有影响的《秦史稿》中说,这里的“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