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解读《牡丹亭女性主体的觉醒意识
作者:胡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觉醒意识  女主人公  爱情  女性形象  梦境  大家闺秀  性格  人性解放 
描述:价。《牡丹亭》虽然以文词典著称,但是文中
牡丹亭的特殊人物——论陈最良
作者:王仁铭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李全  汤显祖  老夫人  封建科举制  诗经  人性  知识分子 
描述:个相当特殊的人物。
湯显祖《牡丹亭》思想倾向试探——兼谈《牡丹亭》评论的问题
作者:程学颐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思想倾向  封建秩序  爱情理想  封建社会  柳梦梅  封建婚姻  婚姻自主 
描述:也有所影响,长期来被評論家们目为优秀杰作之一。封建的、資产阶級的評論家,带着极深的阶級偏见,从其本阶級的利益出发,抓住了作者創作宣言中的“情”,大做文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柳”意象为例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对比《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
作者:甘华莹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爱情  爱情  心理  心理 
描述:剧中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感触、悸动及其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
回归生命的感性存在:从《牡丹亭几个人物的残缺性谈起
作者:李双芹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残缺性  残缺性 
描述:印证 ,共塑了一个精神残缺的人物形象。从宝、陈最良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情感空缺 ;而从追寻本真生命的历程 ,我们看到的则是汤显祖回归感性存在的生命理想。
“闺阁多有解人”―《牡丹亭》与明清女读者
作者:刘叙武 刘赟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读者  牡丹亭  阅读  生命内涵  明清 
描述:“闺阁多有解人”―《牡丹亭》与明清女读者
“闺阁多有解人”―《牡丹亭》与明清女读者
作者:谢雍君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读者  牡丹亭  阅读  生命内涵  明清 
描述:女读者来说具有特殊的生命内涵。
浅析牡丹亭》的情理冲突
作者:范香君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描述:牡丹亭》借助爱情故事所表达的是情对理的挑战,理想对现实的反抗。但是作者在抒发"情"的同时却摆脱不了"理"的束缚,"情"与"理"的冲突贯穿始终。文章结合汤显祖"至情"观的创作理论,着重分析《牡丹亭
浅析牡丹亭》之“梦”
作者:罗敏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传统道德  反传统道德  扼杀  扼杀  自由理想  自由理想  意义  意义  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描述:写梦是《牡丹亭》的中心内容,通过对"梦"的分析,不仅能揭示出《牡丹亭》的反传统社会道德意识、封建礼教对美的扼杀以及自由理想的思想内涵,还能彰显《牡丹亭》的进步意义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