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36)
报纸
(144)
学位论文
(10)
会议论文
(2)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61)
地方文献
(17)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2
(38)
2011
(17)
2009
(30)
2008
(25)
2007
(20)
1999
(14)
1989
(7)
1986
(8)
1983
(8)
1982
(7)
按来源分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文史杂志
(2)
宗教学研究
(2)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
(1)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1)
中州建设
(1)
兰台世界
(1)
修志文丛
(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1)
相关搜索词
地理学
朱思本
地图科学
地图
城管部门
地图模型
天文图
地图内容
地图绘制思想
地理学家
天文学
地图学家
《易解》理学
元
地图管理
周礼
社会制度
版刻
古战场
在百草园》
图学家
地图集
地图史
精华录
《养一斋诗话》
交通
关联性
吴澄舆
十三年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朱思本和他的《舆地图》】搜索到相关结果
336
条
“里面出来”与“外面入去”:
朱
陆哲学异同管见:[朱熹、陆九
作者:
王伟民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中国
宋代
描述:
“里面出来”与“外面入去”:
朱
陆哲学异同管见:[朱熹、陆九
明朝前期吴与弼的兼采
朱
陆之学
作者:
陈奇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兼采
朱
陆
王学源泉
描述:
学。他的学说"实能兼采
朱
陆之长"。他的学说,通过弟子陈献章、再传弟子湛若水影响了王守仁,成为王守仁心学的源泉之一。
朱
陆之辩的哲学实质--兼论陆象山的学术渊源
作者:
彭永捷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
陆之辩
《孟子》
学术渊源
“志”
“理”
哲学实质
陆九渊
陆象山
“心”
伦理与道德
描述:
如果把握了这条主线,这一时间跨度较长时期内的哲学理论分野以及这一时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就进一步明确了。
朱
陆之辩,也并不局限在中国儒学范围内,它也伴着朱子学与阳明学的争论,传播到了古代的朝鲜和日本
程敏政的
朱
、陆“早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
陈寒鸣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敏政
陆九渊
道问学
尊德性
《太极图说》
早异晚同
朱子
无极
晚年定论
教学方法
描述:
程敏政的
朱
、陆“早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
陈文蔚、徐元杰和会
朱
陆的倾向
作者:
王伟民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会
朱
陆
朱子
格物穷理
约礼
陆象山
象山先生
陆学
发明本心
为己之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
描述:
陈文蔚、徐元杰和会
朱
陆的倾向王伟民宋代儒学的发展,出现了
朱
陆学术的分流。这充分暴露出了儒学本身所隐含的矛盾。如:心与理、做人与做圣人、博文与约礼、成己与成物、格物与诚意等矛盾。这些矛盾的双方初看起来
真理与意识:从佛性论争到
朱
陆异同的二种哲学类型
作者:
林镇国
来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象山
现象学
描述:
世纪以降宋明新儒学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心学与理学的对立发展。此论争的哲学问题首度被法宝和慧沼表述为心与理之同一或差异的问题,也就是後来宋明理学中「心理二分」或「心即理」二种形上学之争的问题。从结论上来说,奘传唯识学(慧沼)和程朱理学主张心理二分,而如来藏思想(法宝)和陆王心学则主张心即理,彼此之间既有历史的连续性,也显示出哲学类型的普遍性。本文结论时,将试图从现象学的视角,特别是从胡赛尔到海德格的发展,重新照明主导千年东亚哲学的二种哲学类型义蕴。
对唐君毅谈
朱
陆异同源流之反思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君毅
朱熹
陆象山
二程
朱
陆之争
工夫论
描述:
君毅意旨细腻,分解绵密,虽过多翻折推说,却实为正本清源之举,一扫前人之窠臼弊端。
矛盾调合 扬弃承传——
朱
、陆思想对海瑞影响的个案研究
作者:
李锦全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案研究
海瑞
朱熹
陆九渊
思想影响
哲学思想
《
朱
陆》
描述:
矛盾调合 扬弃承传——
朱
、陆思想对海瑞影响的个案研究
亦敌亦友两心知——
朱
、陆交往叙考
作者:
王法贵
来源:
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交往
描述:
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30年(1162-1192),在理学上互为论敌,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两位大儒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洞悉
朱
、陆之间的微妙关系与是非曲直,从中获取
从稼轩词看
朱
陆治学之异
作者:
钟锦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词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描述:
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朱熹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